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让我们的孩子更自信--社会性培养论文

2007-08-19 来源:浙江嘉兴市文昌路幼儿园万舟分园 作者:王家英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我们目前的教育中有一种倾向,总是希望孩子去展示,希望孩子讨好别人,展示给别人看,然后让别人觉得这个孩子很好。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很多层面。一次学校活动的时候,我看见一个妈妈抱着孩子在舞台旁边哭,问及原因,她大声说:“我不明白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参加活动。”甚至有妈妈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参加这个活动,那我就把你送到别的幼儿园。这些现象都是不接纳孩子的表现。

案例背景:

自信是人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认识和积极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如果缺乏自信,就看不见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总是不如别人,成功欲望较低,就会消极被动,对能够完成的事也会半途而废。

案例描述:

在学期刚开始的一次手工活动中,我发现大多数孩子都兴致勃勃地在剪纸。只有田鑫一个人坐在位置上,呆呆地看着剪刀。我轻轻地走近她:“田鑫,怎么了?”她看了我一下,又看了自己手中拿的手工图片:“我不会剪,我害怕小鱼会剪破。”我笑了笑,抚摸了一下她的头:“田鑫,你很棒的。老师相信你能行的。你不会将小鱼剪破的。”田鑫听了之后便开始动手剪了。

在活动结束后,我特地看了田鑫完成后的作品。向她竖了一个大拇指:“田鑫我们把小鱼红烧了,好吗?”她笑了,流露出成功的喜悦。从此以后,田鑫对手工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期快结束时,我逐步发现田鑫剪纸已经非常棒了。一幅手工作品几乎没有什么剪破的地方。

案例分析: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其决定作用的是情商。而高情商的孩子具有自信、好奇、自制、有毅力和合作性强等特点。在这其中自信最重要。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在本案例中田鑫又是一位内向、胆小而又怯乏自信的孩子。因此,教师用引导和赞美等方式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树立幼儿的自信心,且体验成功是儿童产生自信心的源泉。

案例反思:

那么,如何为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提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呢?

1、 关爱幼儿,多以赞美和微笑鼓励幼儿,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鼓励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催化剂,是帮助幼儿形成自信心的重要手段。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为积极的关注,并把它看作是人类普通需要和自信的源泉。特别是孩子,他们每做完一件事都非常渴望得到成人的认可。由此可见,成人的评价对孩子自信心培养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要善于运用赞美和鼓励幼儿。

例如:在孩子在剪纸过程中,说“你真棒”、 “我相信你能”或对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千万不要以“你真苯”、“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等语言来否定幼儿。在制作结束时,要及时肯定幼儿,并以建议的方式指出不足。这样既为幼儿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又培养了幼儿自信心。

2、 从日常生活中提供幼儿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鼓励幼儿自己能够做的事尽量自己做。例如:

午睡起床后,我们鼓励幼儿自己穿衣服、穿鞋子、自己叠被子等。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幼儿正确方法,而不是包办、替代。也许刚开始幼儿小手不是很灵活,衣服穿反,被子叠的不整齐;也许幼儿在午餐时不会独立进餐,桌上都是饭;也许幼儿在幼儿园里不会自己收拾玩具``` ```但这些都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幼儿初步体验到“我能行”、“我可以”、“我很棒”、“我会做许多事情”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识,这也是让我们更好地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的机会。

在新《纲要》中指出:为每个孩子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鼓励幼儿自己能够做的事尽量自己做,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让我们的孩子充满自信地走向明天。

延伸阅读:

接纳是儿童成长和培养自信的最佳土壤。接纳是指接纳儿童本人,接纳他的感受、个性、想法,并给予儿童尊重和关注,接纳使爱变得恒定。

接纳孩子本人,是接纳他生而为人的规律。举个例子来说,我的孩子从小就特别缓慢,2岁才开始说话;2岁多时,别人打了他时,他抬起头,愣愣地站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9岁时学兵乓球,对方把球打过来,他就推拍子,球能碰到拍子上就碰,碰不到他也无所谓,让老师都无奈得不行……从小到大,种种事迹,我知道,我的孩子不是个特别机灵的人,但我接纳他天生就是这样。

另一方面,我的孩子又是个特别坚定的人。上小学时,他坚持只用脑算,不用笔算,这需要非常高度的专注,而且不能持续太长时间,难度随着年级的增加越来越大。有一次我和他爸爸为这件事和他有了摩擦,我儿子说:“你们知道吗,有一个数学家就是用形象思维进行抽象运算,我也是这样的。”我发现,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天生的,没有人教会他使用形象思维。他就这样一直坚持脑算到6年级,后来他去打桥牌的时候,老师说,他天生就是个打桥牌的。如果从小我就不允许他脑算,强制他改过来,那么他又会怎样呢?人从事他天生该去做的事,一定能做好。每个孩子都有天分,接纳孩子本人,便是保护他的天分。

一定要接纳你的孩子,相信一点,孩子是带着天分而来的。他所有的一切都值得父母去爱,这就是孩子的价值所在。在父母的接纳中渡过儿童时期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像父母的伙伴一样,没有叛逆,理解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被接纳的仅仅是孩子错误的行为。在“爱和自由”学校里,老师跟孩子解决问题时都会蹲下来,拉着孩子的手,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老师爱你,但这个行为不可以。”这样做的含义非常重要,所有的父母都应该牢牢记住,处理问题时要将人和事情分开。这为孩子成长提供了安全感,形成这样的信念——这件事我的确是做错了,但即使做了错事,我作为人的本身仍然是好的。

我们目前的教育中有一种倾向,总是希望孩子去展示,希望孩子讨好别人,展示给别人看,然后让别人觉得这个孩子很好。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很多层面。一次学校活动的时候,我看见一个妈妈抱着孩子在舞台旁边哭,问及原因,她大声说:“我不明白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参加活动。”甚至有妈妈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参加这个活动,那我就把你送到别的幼儿园。这些现象都是不接纳孩子的表现。

有的成人习惯性抱怨和批判,认为周遭的事物、遇到的人、发生的事总有不如意之处,这也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接纳。而接纳从童年开始建立起来的,一个人从小不被接纳的人,长大以后也不会很好地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但在幼儿园里,我经常看到孩子们的接纳。有一次,一位老师指责一个小朋友,我对这个小朋友说:“你可以告诉他,你不可以这样。”小朋友说:“她就是这样子的,我知道她不会改变的。”当时我大吃一惊,意识到孩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比成人要清楚得多。当看到孩子的接纳时,我才知道什么是接纳。

还有一次,一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在5岁之前都没有跟爸爸一起生活过,5岁后,一家人终于团聚,但儿子经常把爸爸激怒。一天,爸爸大骂儿子,但儿子平静而放松地坐在沙发上,没有一点愤怒,安静地看着爸爸。相比之下,爸爸站在那里,简直暴跳如雷。这个孩子在生命的前五年中没有跟爸爸一起生活,因此和爸爸没有连接。当他们生活在一起时,对爸爸和孩子而言,都面临着接纳陌生人的过程,但他们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态度,爸爸无法控制儿子时便愤怒,但孩子平静地接纳着进入他生活的人。

弗洛姆说,“我希望我所爱的,能够按自我的意愿,依其自我的方式生长和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的目的。”这句话的含义是,我所爱的人应该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去行事,而不是为我行事。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秩序,如果将人沦落到服务于现存的某个人的意志,那么这个人就是反人类的。生命应该按照其原有的状态生存,才符合整体物种的进化。孩子的生命属于他自己,我们不能让孩子来替代我们的生命,这就像纪伯伦写的一首诗:

因为他们(孩子)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孩子的未来,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按照他原本的生命状态来发挥。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