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铮铮都要抱着一条又旧又脏的浴巾,不让抱的话,他就不肯入睡;每天早上去幼儿园的时候,融融都要带着一只绒毛小兔,不让带的话,她就拒绝上幼儿园……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很多父母感到困惑。孩子为什么会对特定的物品产生如此的依恋呢?这种行为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怎样帮助他们改掉这种恋物行为呢?我们今天请来的几位妈妈,她们在这方面有很多的体会和经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俏俏的妈妈:俏俏从小就和我们睡在一张大床上。我知道,3岁以后的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房间,以便培养其独自入睡的习惯,这样做既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又可以培养其独立意识。于是,我们就给俏俏准备了一个房间,并告诉她从今天开始,就要自己睡在这个房间里。
没想到,这样一来,俏俏变得非常的不安,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折腾很久,一会儿跑过来说自己的房间里有大灰狼,一会儿又跑过来说关灯以后房间里有声音,她很害怕。经过我们的劝说和安慰,几天后,俏俏终于能够自己入睡了,但是她却添了一个毛病,非要咬着一条印着小白兔图案的旧枕巾才能睡着。我好几次都想把这条又脏又破的旧枕巾扔掉,但俏俏都不让,甚至还把它带到幼儿园,午睡的时候也要咬着旧枕巾才能入睡。俏俏的这种行为不仅让我感到很难为情,而且这样做也非常不卫生,怎样才能帮助她改掉这个毛病呢?
我带着这些问题请教了幼儿园的老师,并翻阅了关于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我了解到,因为俏俏从小习惯了与父母同睡,突然让她独自一人在不熟悉的房间里睡觉,她产生恐惧、孤独、不安和紧张心理是非常正常的。当她感到紧张、无助的时候,她所熟悉和喜欢的小白兔枕巾就成了自己获得安全感的依恋对象,它能够帮助俏俏释放紧张的情绪,缓解压力,并逐渐适应陌生的环境。我还意识到,由于自己使用了过于简单的方法,让俏俏置身于缺乏安全感的陌生环境,这种压力超过了她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所以,她出现了心理问题。要知道,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是非常脆弱和敏感的,很多在成人看来不起眼儿的小事,却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刺激,引起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当孩子即将进入陌生的环境或接触陌生的事物时,父母要提前帮他做好心理准备工作,陪伴着他逐渐适应。接下来,我调整了自己的做法,例如,在要求俏俏单独在自己的房间内睡觉的头几天,我都陪伴她,并在睡觉前给她讲些温馨、节奏舒缓的故事,等到她入睡后再离开。
以后,每当俏俏的生活环境有了重大变化或是出现新事物时,我都要提前让她有心理准备,并积极做好引导工作。随着她逐渐感受到来自父母关爱的增多和生活范围的扩大,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俏俏再也不需要咬着旧枕巾入睡了。
羌羌的妈妈:羌羌出生不久,我和他爸就出国了,羌羌一直由奶奶照看。由于奶奶的身体不好,很少抱他,羌羌经常是坐在小推车上自己玩耍。等我们回国的时候,羌羌已经3岁了,他胆小、孤僻,不爱和人说话,唯一的爱好就是把绒布熊搂在怀里,轻轻地抚摸它,或是用脸和身体去蹭它。我是学心理学的,我知道羌羌的恋物行为是典型的“皮肤饥渴症”的表现。人天生就有被触摸的需求,这种需求在婴幼儿的身上表现得尤为强烈。触摸可使孩子的身体充满活力,并且能够减少孩子的紧张感。由于我们不在羌羌的身边,他从小没有得到“触摸”的满足,所以,他变得胆小、抑郁、封闭,出现了依恋绒布熊的行为。对此,我们感到很内疚。
为了帮助羌羌健康地成长,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尽量抽出时间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和他玩一些有身体接触的游戏,间接地达到触摸他身体的目的。其次,在他感到忧伤、高兴或是遇到挫折时,我都要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的安慰或赞许。这样做不仅满足了羌羌希望身体被触摸的心理需求,而且还增进了感情。最后,我还经常带羌羌到户外或朋友家去玩儿,开阔他的眼界,让他多结交同龄的小朋友。现在,羌羌已经变得活泼、开朗了,语言能力也发展得很好,同时,由于他结交了很多小朋友,他再也不去理会那只绒布熊了。
奕奕的妈妈:我和爱人都在外企工作,经常要加班、出差。在家里,奕奕的生活都是由保姆来照料的。我们很少有时间陪他玩儿,也很少和他说话。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奕奕整天抱着一只小布猴,看电视的时候要抱着它,上街的时候要带上它,连睡觉的时候也要把它放在枕头旁边才能入睡。这只小布猴已经又脏又旧了,还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我几次想把它扔掉,可是奕奕都大哭大闹,怎么也不答应,弄得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为此,我请教了育儿专家。专家告诉我,在一般情况下,孩子从6个月大开始就有了依恋的情感需求,希望得到父母的抚摸和疼爱,希望和父母一起玩耍、说话。如果父母经常与孩子分离,对他缺乏爱心,加之生活环境枯燥无味,有些孩子就会将对父母的依恋情感转移到某些物品上。奕奕的恋物行为就是因为他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未能获得安全感,而将情感寄托在小布猴的身上。孩子的恋物行为从1岁以前开始,一般要到七八岁以后才会逐渐消失。如果父母不能积极引导,孩子的恋物行为很容易导致他出现孤僻、封闭、焦躁等心理问题,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一生。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改变了自己对奕奕关爱不够的做法,工作再忙,我也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在他的身边,倾听他的想法,和他一起玩耍,给他讲故事……有了父母的关爱,奕奕变得开朗、活泼,他的恋物行为也逐渐消失了。
爱心提示:孩子依恋与他朝夕相处的物品属于正常现象,在他逐渐走向独立的时候,这些物品是提供安全感的拐杖。
●避免强制戒除
大家可以参考以下3个渐进式戒除方法。
⒈小布块随身带:从旧棉被上剪下一块布料,让孩子带在身上,这样做尤其适合已上幼儿园的孩子。
⒉多买一件:不论是毛巾、小棉被还是小枕头,当发现孩子对这些物品有特别依恋的行为时,不妨多买一件一模一样的东西,方便替换清洗,保持清洁卫生。
⒊多找替代品:用孩子感兴趣的其他东西来转移其注意力,多找一些替代品。因为如果孩子喜欢的东西多了,他就难以对某一件物品保持强烈的依恋情感。
●为“依恋物”举行告别仪式
在帮孩子戒除恋物行为时,父母的态度一定要一致。不妨与他一起举行“戒除仪式”,如“奶嘴告别仪式”,让孩子用口述或画图等方式跟奶嘴说“拜拜”,然后一起把奶嘴收起来或者丢掉,“消灭”一切会让他思念奶嘴的可能性。
●转移注意力
有恋物行为的孩子大多较为内向、封闭。根据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极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所以,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与同龄伙伴接触、玩耍、交流的机会。当他发现伙伴没有恋物行为时,他会自然地改正自己的行为。父母还可协助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鼓励他勇于探索,寻找更美好、更有趣的事物,这对戒除恋物行为也很有帮助。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幼教圈QQ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