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皮亚杰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2012-12-08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活动是学习的一种基本条件。操作物体本身对幼儿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当幼儿操作物体时,他的思维活动受到激励,智力得到发展。应当指出的是,幼儿的智力活动是可以被教学环境激发或阻碍的,当教师是唯一正确的、拥有一切的决定权时,幼儿的智力活动就会变得消极。所以,为了鼓励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思考,教师必须给幼儿创设丰富的环境、提供给幼儿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给幼儿探索和作决定的机会,鼓励幼儿在操作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知识不是脑子中本来就有的,也不是外部形成的,知识是通过学习得来的,知识的学习是通过操作物体实现的——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在活动中建构和完善起来的。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当儿童操作物体时,他在建构(学习)两种不同的知识——物理知识和逻辑数学知识。
    物理知识是可以观察到的有关物体的各方面知识,它来源于物体本身,即使我们不作用于物体,这些性质也是存在的。如一个球的形状、轻重、大小、软硬、弹性等,不亲自玩一玩,幼儿就不可能掌握球的这些属性,通过玩就掌握了。
    逻辑数学知识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知识。它产生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比较两个球,一个是红色的,一个是蓝色的,我们认为它们的颜色是不相同的。"颜色不相同"这种关系是我们把两个不同颜色的球放在一起比较才发现的,它既不是红球的属性,也不是蓝球的属性,它只存在于把红球和蓝球放在一定关系中的人的观念中。"相同"或"相似"以及其它各种关系也同样是通过比较得来的。
    总之,两种知识都来源于主体对客体的操作活动。(不过操作的层次不同,有的操作是由可见的动作进行的,如触摸物体的外形,有的操作是由不可见的动作进行的,如眼球运动,有的操作是在具体动作的层次上进行的,有的操作是在表象或概念的层次上进行的)。
    过去,我们认为幼儿仅仅通过感觉获得知识,皮亚杰扩充了这种观点,即认为仅仅当幼儿身体上或心理上作用于物体时,幼儿才能获得感觉信息——当幼儿操作物体并观察其如何反应时,幼儿获得了物理知识,当幼儿在操作中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形成概念时,他获得了逻辑数学知识。可见,操作活动对于知识的获得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在幼儿园如何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幼儿的智力、丰富幼儿的知识呢?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种个体化的、对幼儿有意义的环境条件,激发幼儿操作活动的积极性。如为小朋友分发碗筷、水果,用积木搭建大楼、用积塑插件组装汽车等。
    第二,不要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让幼儿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幼儿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如教师有意让幼儿讨论如何布置教室的环境、如何安排一段游戏时间、如何把积木垒得更高一些等。
    第三,增加幼儿在操作中和同伴相互交往的机会,利用不相同的看法刺激每个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刺激幼儿讨论、协商,在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如合作、分享等。
    总之,在皮亚杰的理论中,活动是学习的一种基本条件。操作物体本身对幼儿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当幼儿操作物体时,他的思维活动受到激励,智力得到发展。应当指出的是,幼儿的智力活动是可以被教学环境激发或阻碍的,当教师是唯一正确的、拥有一切的决定权时,幼儿的智力活动就会变得消极。所以,为了鼓励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思考,教师必须给幼儿创设丰富的环境、提供给幼儿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给幼儿探索和作决定的机会,鼓励幼儿在操作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育理论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教育理论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