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发展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有针对性地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的情感体验。如组织“我敢做、我会做、我能做”活动,让每个孩子向同伴介绍自己能干什么?内容可以包括学习、纪律等方面,活动前老师应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弱或自信不足的孩子,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意识到自己也有长处,从而培养自信心。又如开展“小博士”活动,教师在户外活动时组织孩子围坐在一起,请每个孩子轮流当“小博士”给其它孩子出谜语或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题目,请大家解答,如没有答对时,请“小博士”告诉大家答案,此活动中所有的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同时也因获得了同伴的肯定和鼓励,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比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不能用强制训斥的方法,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班级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二、在鼓励肯定的语言氛围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鼓励是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地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应当持续不断地、循序渐进地用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没有鼓励,孩子就不能健康生长;没有鼓励,可能使孩子产生不良行为。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这一行为,经常忘记鼓励,轻视鼓励,甚至从来不认为它是那么重要。教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我们的言行对幼儿自信的程度有很大的影响,老师一个小小的微笑或肯定的口吻都是孩子迎向自信的一道曙光。因此,教师首先应尊重信任幼儿,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经常以肯定的口吻,对幼儿说:“我相信你能做好”,“你肯定行”,“你真棒”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孩子们就会从成人肯定的态度中获得巨大推动力,并转化为自身的内躯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克服他们生活上、学习中的困难,使信心得到增强。
三、在一点一滴的生活情境中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不在智力,而是在于他对成功的信心与潜能的发挥。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老师应及时调整好他们的心态,使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向确定的目标奋进。老师要在生活中注重一点一滴的情境,不放过任何教育契机,接纳孩子的失败与不足。孩子有时会有些奇妙的想法,想尝试不太容易完成的事,千万不要嘲笑或禁止,否则以后他可能不肯动脑筋思考,也会缺乏向新事物挑战的勇气。当孩子想做某种尝试时,即使知道他不能成功,也要让他去闯,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分析不成功的原因,鼓励孩子自己跨越这些障碍,而当孩子一旦取得成功,他就会感到特别自豪。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形成向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四、实现家园合作,努力促进幼儿自信的增长
要使孩子健康地发展,单靠老师是不行的,更多地是家长、老师与幼儿的共同努力。
1 家长应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利用讲故事、做游戏、看电影、读书等各种形式,来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和毅力,让孩子学习书中、故事中、电影中主人公的英雄形象和坚强的精神。
2 不要和别人的孩子攀比。不要拿自己的孩子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更不能以许多幼儿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教师、父母应抓住每个幼儿自身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有优点和长处,从而树立起“我能行、我真棒”的自信心。
总之,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的基石,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动力,只有具有自信心和其他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可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今天的孩子成为明天高素质的人才。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幼教圈QQ公众号
- 下一篇:正确对待儿童“告状” 培养儿童交往能力
- 上一篇:走进儿童心灵世界 放飞儿童成长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