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榜样引领,强化合作意识
合作是一种具体的社会行为,必须让幼儿在具体可感知的情境中体会、领悟并强化合作的意识。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更要注意用自己的言行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高明的教师会经常请幼儿帮忙来一起合作完成一个小作品、一项小任务。让幼儿在与老师的合作中感悟合作的意义,感受合作的快乐。
二、及时鼓励,激发幼儿合作动机
教师要为幼儿建构相互交往的环境,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我们很多老师就能经常的对幼儿说:“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行为,以鼓励为主的适时的引导与强化,让幼儿逐渐产生了合作的意识,使幼儿初步萌发合作交往的内在动机。
三、创设情景,体验合作交往的情感
情感具有巩固或改变一个人行为的效能。我们在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过程中更应遵循“知情并进”的原则,幼儿能够充分地体验到合作交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让他们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情感需求出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他人交往,提高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如在“运瓜”的情景游戏中,提醒幼儿两两合作,步调一致运送西瓜,当幼儿通过合作把一个个瓜都放到目的地时,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在活动中经常有意识地让幼儿组成几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合作和成功的快乐。愉快的交往经验强化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从而引发幼儿更强的交往主动性。
四、活动渗透,学习合作交往的方法
在活动中,幼儿常常由于不正确的交往方法,导致合作的失败。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隐含的教育性,让幼儿学习交往的技能。如在语言活动中,我们通过生活化的故事,让幼儿移情体验,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能感受他人的愿望,理解别人的处境,从而产生积极的、正确的内心休验和亲社会行为。通过幼儿园的社会性区角活动,让幼儿模仿各类角色与同伴交往,从中学会自主、谦让,学会合作交往的方法。在搭玩具活动中,通过与同伴共同演示玩具,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合作交往的方法。
五、增加机会,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
大班已初步有了合作意识,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可以多创设幼儿合作的机会,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如在“大带小”的活动中,让大班和小班幼儿一起进行区域活动,哥哥姐姐喂吃饭、穿衣服等,使幼儿在不同的交往情景中,与不同的交往对象进行交往,有效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为了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我们开展了全园性户外体育锻炼活动,如“障碍区”、“球类区”、“绳类区”等。每个幼儿可根据自已的意愿和兴趣去参加其中某一组的活动。由于每组由不同班的幼儿组成,像一个临时“大家庭”,幼儿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意愿。当幼儿碰到困难,老师鼓励他们向其他会的小朋友请教方法,通过互相论,促成幼儿的合作行为。在学习上,结合本班的主题,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一件事。如在活动《我的好朋友》中,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作画,共同商量一个小朋友做模特,画出他的人体轮廓,再共同进行创作,让幼儿学会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
六、及时给予鼓励、让幼儿体会合作的快乐
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尤其是比较此次合作与上次不合作或不愉快的合作,引导幼儿自己从中找原因,以便下次更好的合作。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起友好配合的玩耍,或协商、询问,在幼儿合作成功完成后,老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肯定,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使幼儿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相信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幼教圈QQ公众号
- 下一篇:儿童感恩教育研究综述
- 上一篇: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自然观察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