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具体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他们极易被感兴趣的内容所吸引,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幼儿的观察多是由好奇心驱使,比如颜色的鲜艳、形状的奇特、动作的灵敏,这些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孩子会被这种兴趣所吸引,不自觉地去观察。例如,教师在课堂出示实物图片时,选择一些鲜艳醒目的色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可利用录音带,将图中的内容绘声绘色地编成一个小故事,用幼儿感兴趣的声音去激发幼儿观察。
二、在设疑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幼儿观察事物除了兴趣的驱驶外,不可否认的是积极性的作用。教师有条理、有步骤地设计问题,让幼儿有目的、有任务地去观察,知道观察的对象、观察的范围,便按着问题去观察。问题的提出要有激发性。例如,在观察小动物图片时,教师可提出“你喜欢谁?为什么喜欢”等,幼儿可通过观察外表的可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情感;问题的提出要有条理性。例如看图说话、编故事训练,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些疑问:“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谁和谁)在做什么?做得怎样?”这一连串的问题,浸透了观察的顺序,孩子按问题回答后,就是一段条理清晰的文字;问题的提出要有伸展性。观察的目的并不只停留在孩子会看事物,能看懂图上的内容,更要让客观事物通过幼儿的感官进入大脑,再通过大脑的细致加工而升级到一个新的层次。教师提出有伸展性的问题,才能使幼儿的观察有最佳效果。例如:让幼儿观察大象,让幼儿边看边想,“耳朵像什么?”“腿像什么?”“鼻子像什么?”使观察与思考、想象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训练要求。
三、从不同角度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年龄小,观察事物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指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去看问题,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玩小熊找家的游戏时,先让小熊找到从幼儿园回家的路,在教师启发下经过认真观察,找出几条可行的路。再如,美工课让孩子画物体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从不同侧面去观察物体,可以从前面看、从后面看、从左面看、从右面看;可以坐着看、站着看、蹲着看,还可以站在高处看,这样就会看到不同的样子,画出来的物体就会不同,幼儿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观察能力。
四、在细微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的观察往往是粗线条的,一些细微之处往往被覆盖,观察不认真、细致,会使幼儿养成做事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坏毛病。而很多精彩的部分,有价值的东西正是这微妙之处。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观察得认真、细致呢?记得一位教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告诉学生,“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学生摇摇头表示不相信,“我们可以来尝一尝。”可想而知,谁来尝尿呢,学生很难为情,教师伸出手指说:“现在我来尝一尝,”学生都惊讶地叫起来,这时教师放慢语气说:“你们上当了,”学生迷惑不解地望着老师,老师解释说:“没有认真观察,我伸出的是中指,尝的是十指,你们谁发现了?”这个办法多妙呀,这让学生感到观察要细致,才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是也有很多细致之处吗,我们要多想一些办法,去设计一些细微情节,以养成幼儿观察的细心。
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利用实物、教具、学具进行演示,让幼儿通过观察明确算理、理解图意,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例如,科学活动可让幼儿到校园或附近采集植物标本,观察各种花草、枝叶的颜色、形状,然后把观察的结果说出来。为增强观察的连续性和对比性,过一段时间再去采集一次,观察一下与上次有何不同,这样循序渐进,会使幼儿的观察能力稳步提高。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也应设计一些环节,让幼儿观察,让各种感官相互作用,增进游戏的趣味性。例如,玩游戏“小熊和石头人,”让石头人在小熊猛然回头的一瞬间突然停止运动,有的石头人控制不住就要动,这时让幼儿密切注视,孩子会感到“看”的重要性及准确性,会细心地去观察,通过观察又促进了动作的灵敏性。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幼教圈QQ公众号
- 下一篇:浅议情感在解决儿童交往矛盾中的作用
- 上一篇: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