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佩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在批判“呆滞智力”①种种弊端的同时,站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教育高度,用一种全新的研究视野于1996年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该理论用更接近真实和全部的智力理论解释了人类的智力活动,是心理学界关于智力研究和定义的一次较新尝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讨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学习和借鉴该理论,对我们用智力多元化的理念来开发学前儿童潜能,全面提高学前儿童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一、成功智力理论的基本思想
(一)成功智力的概念
斯腾伯格用“成功智力”的概念,赋予了智力以新的含义。所谓成功智力“就是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行动,是对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1]在斯腾伯格看来,传统智力理论,无论是心理计量学的还是信息加工学的都是单一化的智力理论。它只是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或其中的一个部分来考察,自然就难以多方面地揭示智力的真谛。其实,智力是十分复杂和多层面的,必须持智力多元化的理念,才有可能对智力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而他所说的成功智力是在生活中达到成功所必需的一组能力的整合。具有成功智力的人通过平衡使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来适应环境、选择环境和塑造环境,并最终获得成功。成功意味着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成功的本质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成功总是相对于原有基础而言,没有终极意义的,是无止境的;成功的最高境界和目的是主体获得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人类思维的发展以及由其推动的社会的进步,无不依靠的是人的分析思考、创造发明和贯彻实践的能力。所以,如若从智力或智慧的功能角度出发,分析、创造和实践正是最具代表的智力的核心内容,而这一点却常常为其他理论所忽略。
(二)成功智力的结构
斯腾伯格对成功智力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analyticalintelligence)、创造性智力(creativeintelligence)和实践性智力(practicalintelligence)三个方面。分析性智力是主体有意识地规定心理活动的方向,以发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的能力。它比传统智力测验所测得的学业智力的外延宽广,更注重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创造性智力是一种能超越已知给定的内容和信息产生出新异独特思想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这种智力是成功智力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实践性智力是一种可在日常生活中将思想及其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使用的能力,即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如斯腾伯格指出的,“成功智力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最为有效。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成功智力的三个方面,要比仅仅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来得更为紧要”[1]。斯腾伯格指出,分析性、创造性及实践性智力存在于每个个体身上,只是三者在个体身上的比例和平衡状况有所不同而已。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共同构筑与学业智力截然不同的成功智力系统。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成功智力的三个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可以简单表述为:①斯腾伯格把在参加智商(IQ)测验、“学业评估测验”(ScholasticAssessmentTest)、“美国大学测验”(AmericanCollegeTest)或诸如此类的用来录取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测验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智力称为“呆滞智力”。分析性智力用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办法;创造性智力帮助我们形成好的问题;实践性智力则可将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成功智力与传统IQ测验中所测量和体现的学业上的智力有本质的区别。IQ测验的内容体现的是分析性智力,但分析性智力的范围却远远大于IQ测验所涉及的学业领域的内容。学业之外,生活之中无不需要人们运用和发展这种能力。斯腾伯格从元认知的角度细致剖析了分析性思维的要素,并引用大量商业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分析性智力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而对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在IQ测验中根本得不到体现。因为IQ和创造力量表测得的分数之间没有规则的对应关系。现代的智力理论家们都已开始对创造力加以重新定位,有的也将其隐含在智力理论的体系当中。但明确地将创造力作为一部分而纳入智力范畴的,斯腾伯格当属第一人。成功智力所包含的实践性智力可以对应于非智力因素,将思维分析与创造性思维的成果,用现实和可行的办法付诸实施,当然是智力行为的体现。斯腾伯格将成功智力的三个方面辩证统一地加以考虑,注重其整体性和均衡性,避免理论的机械堆砌,颇具思想性。
二、成功智力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一)坚信每个学前儿童都具有成功智力的潜能
人们曾一度认为智力是与生俱来并永不改变的。斯腾伯格明确指出了智力的可修正性,而且认为成功智力尤其具有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斯腾伯格较全面地将分析性、创造性、实践性智力作为智力理论的有机构成,而且认为这三个方面都存在于每一个体,只是比例和他的平衡状况有所不同。他同时认为所有人都可以发展成功智力,成功意味着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达成自己的目标。他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成功智力的发展问题:一是对于分析性智力,在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中的元认知策略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发展的;二是对于创造性智力,可以通过创设创造环境,加强创造实践活动来发展创造性智力;三是对于实践性智力,斯腾伯格认为,实践性智力和学业智力的发展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学业智力一般随着求学的进程而逐渐增加,在个体完成学业后到达顶峰,随后便开始逐渐下降;而实践性智力却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未明言知识”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会有增长的缘故。这种未明言知识来源于经验,它是一种以行为为导向的知识,它的获得一般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它能使个体达到个人追求的目标。因此,成人要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学前儿童,平等对待每个儿童,正确认识儿童间的差异。社会需要的是多层次的人才,个体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社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个体的差异性。从终身教育的观点看,儿童个体间的差异也是可以转化的。因此,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可能,都可以成才,建立所有儿童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儿童,给所有的孩子机会,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并为每一个儿童取得最终成功做好充分准备。对于家庭来说,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自主的发展空间至关重要。童年时代的生活情景会影响到个体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人格的形成。所以,童年的生活经历对个体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2],使儿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运用不同的智力组合完成各项活动,不断发展其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通过对成功人士所具有的个性品质分析,身心健康、兴趣广泛、性格坚韧、创新意识强是成功不可或缺的素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是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教育体系中共同构筑的。因此,学前教育只有把开发儿童成功智力作为重要任务,才能增强儿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获得真正的终身发展,使儿童终身受益。
(二)以科学途径综合培养学前儿童的智力
根据成功智力理论,我们在学前儿童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智力因素、分析性智力因素和实践性智力因素。当前学前教育中过分强调识字、计算等正规的学业学习,注重训练儿童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知识的能力,而不注重对他们进行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儿童失去了他们应有的快乐的童年,普遍表现出表达能力差,动手意识和操作能力差,分析和综合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差,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差,适应社会能力差等。这说明我们现今的学前教育培养存在着缺陷。面对教育的迷失,我们应引入成功智力理论,充分发展儿童的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并寻求他们的平衡,来促使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发展。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成功智力的潜能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游戏。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儿童最喜爱、最积极的活动。幼儿园和家庭可以通过家庭亲子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来开发幼儿的成功智力潜能。
(2)艺术。艺术活动是指文学、音乐、美术等的活动。艺术活动为儿童提供了想像和创造的境界和天地,是开发儿童成功智力潜能的极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3)科学。在科学教育方面,通过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主动探索活动,培养儿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开发思维潜能。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儿童寻求解决途径;提供活动材料,让儿童发现材料中的各种关系。此外,还可以通过研究创设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开发儿童的人际潜能。学者佩克利斯曾说:“人类在发展进程中,目前受到的限制完全不在天资不足,而在于不能尽早地为天资创造最佳条件。”[3]
因此,要培养学前儿童的成功智力,首先应给学前儿童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创造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教育活动环境,解放儿童的手脚和头脑,让儿童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生活、积极探索、积极思考,用创新的思维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积累经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展能力。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前儿童参与活动的过程而非结果,重视儿童的自主探索发现而非灌输说教,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要培养他们的聚合性思维,使儿童在生活中逐步学会确认问题、定义问题、形成问题解决的策略。如当儿童间遇到难题或发生冲突,可让儿童自己发表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他们需要活动,他们的学习特点是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成长,成人要重视儿童自身的活动,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在各种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他们提供一定时间,必要场所及活动用具,让他们自由地进行各种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探索、发现、学习、发展。可以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活动、去发现、去探索,如去了解、认识、感受
(三)成人对学前儿童的正面期望有助于开发学前儿童的成功智力
成人的正面期望对学前儿童整个心理、行为的发展,潜能发挥、创造力的培养等具有潜在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儿童教育和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作用。斯腾伯格用自己成长经历说明了这个问题。他现在成了全美著名的教授,赢得了许多奖项,发表了600多篇论文和著作,并且有大约10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和合同。但是,当他还是孩子时,经历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考砸了智商测验。斯腾伯格说当时“没有人会对一个傻瓜寄予厚望。”[1]后来,他到了四年级,是教师阿列克莎夫人不关心他的智商分数,并相信他能做得更好,给他很高的期望,使他结束了傻瓜生涯,逐渐成为优等生。因此,他称阿列莎夫人是一位扭转他生活乾坤的人,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成功智力在发展中的最大障碍是权威人物的负面期望。当这些权威人物,不管他们是教师、管理者、家长或雇主,具有低的期望时,常常会导致被期望者成为权威们所期望成为的平庸之辈。这就要求成人在与儿童相处及教育过程中应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教育他们,多关注他们的优点,尤其对那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儿童多加鼓励,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找出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引导、鼓励,寄予他们良好的期望,坚持认真细致的工作,这种预期的希望,就一定会变成现实,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充分重视正面\期望,以更好地促进儿童心理积极、健康的发展,并为他们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打好基础。
(四)全面正确评价学前儿童的成功
由于儿童个性心理诸因素发展的不平衡,所处的环境不同,其智力潜能在学习之初不可能充分发挥,一些儿童在某方面没有突出的表现,甚至暂时处在落后状态完全属正常情况。片面地把他们评价为“智商低下”是错误的。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为我们全面评价儿童的成功状况不仅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提出了操作办法。斯腾伯格指出,具有成功智力者知道,没有人百事皆通。认为存在一个智力的一般因素,并且通过智商测验及类似测验进行测量的思想其实只是一个神话。呆滞智力测验的低分并不妨碍你今后的成功,同样高分也不能保证成功。我们应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游戏活动情景下进行评价,确实考查儿童多方面的解决初步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对儿童的评价应该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儿童的优点和弱点,重过程而非结果,并将此作为服务于儿童的出发点,使评价确实成为为促进幼儿发展服务的有效手段。坚持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发现和肯定儿童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促使儿童发现自己、发展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不足,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本素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