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儿责任心教育从长远看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而且也符合当下全民道德教育的要求。但数据结果表明, 幼儿责任心现状不容乐观。幼儿责任心教育必须通过“说理”培养幼儿的责任心、通过反复训练强化幼儿的责任意识来实现。
[关键词] 幼儿责任心; 教育; 责任意识
一、幼儿责任心发展状况
幼儿责任心是指幼儿对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在道德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负责行为等的认识。[1]
为了确切地了解当前幼儿责任心发展水平的现状, 本研究采用李洪曾的 《幼儿责任心家长问卷》, [2] 对从某地区 11 所幼儿园随机挑选的 380 名幼儿进行了调查。问卷回收后, 对数据采用 SPSS11.0 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将责任心操作化为“对己负责”“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4种责任心, 作为幼儿责任心发展的指标。分数愈低,表明责任心发展水平愈高; 分数愈高, 表明责任心发展水平愈低。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 1 幼儿责任心总体水平以及四种责任心水平的比较
|
人数
N |
平均分
X |
标准差
σX |
差异系数
CV (%) |
责任心总体水平 |
380 |
45.97 |
8.18 |
17.79 |
对己负责 |
380 |
10.96 |
2.57 |
23.45 |
家庭责任 |
380 |
11.28 |
2.48 |
21.99 |
集体责任 |
380 |
9.94 |
2.24 |
22.54 |
社会责任 |
380 |
13.79 |
3.37 |
24.44 |
由上表可知, 幼儿责任心总体水平的平均分为45.97 分, 其水平等级为四级, 幼儿责任心不强, 发展水平较低。另外, 幼儿四种责任心的发展水平有差别,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为: 集体责任(=9.94分)、对己负责( =10.96分)、家庭责任(=11.28分)、社会责任(=13.79分) ; 其中社会责任的个别差异较大( =24.44%) , 家庭责任的个别差异较小( =21.99%) , 集体责任和对己负责的个别差异处于中等( 分别为 22.54%、23.45%) 。由此可知, 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水平现状不容乐观, 对他们进行责任心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关注幼儿责任心问题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公民责任心的强弱与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大力倡导和培养公民的责任心, 对于协调社会的道德关系、利益关系, 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 对他们进行责任心教育, 就是对未来的公民进行责任心教育, 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李时珍为了他人的健康, 踏遍万水千山, 多次在采集尝试草药时险遭不幸; 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 在建设新中国这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激励下, 以高昂的劳动热情投入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 为使新中国早日摆脱依赖“洋油”的局面而奋勇当先; 孔繁森离乡背井, 奔波在雪域高原, 为藏族人民的现代化而鞠躬尽瘁,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公民责任心的强弱与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
1986 年 10 月 13 日, 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同志在全市消防工作会议上讲的“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三句话, 现已成为我国防灾减灾的指导思想和操作准则, 其要旨在于突出预防性思维, 防患于未然。幼儿是祖国的未来, 幼儿的责任心决定他将来的责任心。幼儿责任心不强, 从长远来看, 势必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并不利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 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势在必行。
(二)符合全民道德教育的要求
处在彻底摆脱贫穷落后、全面走向小康、走向文明富强的 21 世纪初叶的历史大转折中, 认清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责任, 强化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心, 对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 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幼儿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是否具有责任心, 决定着将来我们整个社会成员是否具有责任心。因此, 对幼儿进行责任心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4]
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将增强幼儿的责任心作为伟大工程做深抓实。无数事例表明, 责任心有助于建立一种能够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人格, 它会使一个人经常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 并从为大家的幸福而进行的努力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如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正义的事业, 为了民族或人民的利益, 不畏艰难险阻, 进行坚韧不拨的斗争和探索。在放逐中一心报国, 坚决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屈原; 被囚困在冰天雪地中十九年顽强不屈、不辱使命的苏武;在国民党特务的枪口威胁下大义凛然的李公朴、闻一多;90 年代的张鸣岐、郑培民……他们的高尚品质和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 也不是他们一时的心血来潮, 而全是基于他们内心强烈的责任意识。
责任心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前提, 是道德教育的内核, 是道德评价最一般的价值尺度, 离开了责任心教育就无从谈起道德教育。人只要有了强烈的责任心, 便会自觉遵章守纪, 遵守道德规范。因此, 对幼儿进行责任心教育正体现了全民道德教育的要求。
三、幼儿责任心教育的实施
责任心是儿童后天发展起来的一种品质, 它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特别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 通过亲身体验以及卓有成效的教育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显然成人教育的影响在儿童责任心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通过“说理”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用说理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幼儿,提高其对责任的认识。幼儿的责任意识有时还不是很稳定。因此,必须帮助幼儿明确行动的目的、意义及规则,运用说理来激发幼儿的责任感,肯定幼儿的责任行为, 并重视对幼儿完成任务情况的监督和评价,对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说理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使他们感到愉快并乐于承担责任。对没有完成任务而又没有正当理由的幼儿进行提醒、督促,使之感到由于没有尽到力量而没能实现要求时的羞愧和内疚。久而久之,责任感就悄悄地在幼儿心里萌芽了。
(二) 通过反复训练, 强化幼儿的责任意识
责任心不是与生俱来的, 不是在一定的年龄会自动出现的, 它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慢慢形成。幼儿的行为习惯一般是通过模仿或反复训练而逐步形成的。因此, 家长和老师必须注重对幼儿行为的指导和严格的训练。要使幼儿了解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内容、要求和意义; 要严格督促, 随时总结经验。家长和教师可让幼儿游戏结束后认真收拾玩具, 放回原处; 户外活动结束时, 记着把自己拿出去的玩具带回活动室; 画画活动结束后, 收拾自己用过的桌子, 将废物放入纸篓, 将剪刀、浆糊、画等物品收好, 交给老师; 能轻拿轻放桌椅; 看到地上掉的玩具主动拾起来, 看到玩具、用品损坏时主动告诉家长和老师。长此以往, 不仅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 而且能使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同时, 要加强幼儿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 让幼儿明确哪些行为是对的, 哪些行为是错的, 强化行为的动机冲突, 反复训练日常行为, 通过日常活动使幼儿良好行为得以巩固, 并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
总之, 幼儿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责任心形成的关键时期, 家长和老师应抓住幼儿期这一关键时期,对幼儿的责任心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渗透,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建敏. 儿童社会性三维结构形成实验研究报告.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2)
[2]李洪曾. 幼儿责任心评价量表的制订. 山东教育,2002,(2)
[3]庞丽娟, 姜勇. 幼儿责任心发展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
[4]庞丽娟等.幼儿社会性品质的结构及其对社会性行为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