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第一学期353个生字
要学好一年级语文,学前突击训练识字或者拼音是否是唯一出路?闸北实验小学教导主任陈江燕坚定地投下反对票:“关注儿童是否能保持学习兴趣,比关注他学了多少知识点,更有用!”
26篇课文拼音只是打基础
陈江燕介绍,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材会出现353个生字。在开学初的学习准备期里,以诵读一些简单的儿歌为主,此后的一个月左右以读儿歌、识字、学拼音为主。第一学期共有26篇课文,每一篇课文要求儿童会读并且描红的生字在4个之内。随后三个单元则由童话类的短文组成,字数控制在一两百字左右,由3-4个小节组成,生字则在10个以内。
虽然拼音集中在一个月内学习,但这只是打下基础,一二年级所有课文都有拼音注释,不断帮助学生巩固提高。按照市教委规定,对拼音学习的验收放在二年级下学期,儿童即使一开始发音不准、使用不够熟练,家长也完全不必着急。
认字有方学儿歌循序渐进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小朋友容易记住象形字,但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字,或者几个形近字放在一起,儿童往往就搞不清楚了。
“千万不能填鸭式教育,会适得其反。”陈江燕透露,编儿歌、讲故事是老师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对形象思维最为敏感。例如,让儿童认识“拉”,老师会说:“看,小朋友们人立正了,把手举起来,手拉手”;让儿童了解“果”的笔顺是应该先写“日”再写“木”,老师会为儿童描述一个美丽的画面,“看,太阳照在大树上,把果子催熟了”。
提高兴趣暂时落后别过虑
身为语文老师,陈江燕却没在学前刻意教儿子认字和拼音。一年下来,这个“零基础”的儿童不仅没有掉队,学得还颇有兴致,这让她很欣慰。她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
■认认路牌,找找商品标识,潜移默化中能帮儿童积累一定的生字量。
■当儿童因为词汇量限制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家长别嫌他啰嗦,认真倾听后,用规范的语言帮他把句子说完整,问问儿童,“你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吗?”
■和老师保持沟通,不仅关注儿童认了多少字,更应问问老师,“我的儿童上课兴奋吗?专注吗?”只要儿童上课聚精会神,即使他基础暂时落后,也请对他充满信心。
数学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听说一年级就有数学应用题,要不要给儿童突击教一下?对此,闸北实验小学的黎菁老师翻开大纲逐条分析,建议家长不要盲目给儿童加深难度,如果能在生活中引导儿童形象地感知数学情景,则能事半功倍。
内容不深感知数学美
黎菁老师介绍说,开学初的两个月数学授课内容,小朋友在幼儿园已有接触,只是方法上更注重锻炼小朋友的数学思考方式。比如数字的大小比较、“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20以内的口算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除了运算,一年级数学还包括学会用括号表示未知数、图形认识以及数据分类。其中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具体形象的感知为主,比如正方形的名称、有几条边几个角。另外,黎老师介绍说讲授一年级数学中的应用题时,也会考虑到儿童的识字量,事先和语文教学组沟通,一些形象的文字如金鱼会用图片表示,也会适当表上拼音。
巧算妙算重思维能力
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黎老师也发现了不少一年级新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不足和家长的误区。“比如7+8的运算,儿童知道等于15,但却不知道15是如何算出来的。因为家长在教的时候往往是直接告诉结果,儿童被动接受,缺乏思维过程。”而如果儿童在做这道题用了“凑10”的方法,他就是在不知不觉间用学过的知识(10以内的加减法)来解决问题,将来碰到56+80这样更复杂一点的题目也同样可以类推,用更简洁的方法做题。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