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没聪明宝宝的四大教育误区
误区一:宝宝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宝宝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宝宝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宝宝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某一具体课程,学习某项技能等,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的时候,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宝宝,了解宝宝个性、气质特色,顺其自然,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发展,创造适合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误区二:“迷信”智力测试
例如,一个宝宝快3岁了,在说话、运动、背儿歌、数数等许多方面与同龄宝宝比起来,似乎差一些。妈妈很着急,买了好几本智力测试和智力开发的书来锻炼宝宝,后来带着宝宝去检查,看看是否有智力问题。结果在测验时,宝宝的某些能力没有表现出来,不愿意开口发声、没能好好爬楼梯;面对着很低的测试分数,妈妈就懊恼不已,不知道是否还要再测试一次。 “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宝宝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宝宝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宝宝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宝宝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发展实际,只能测出宝宝的一部分能力,家长一旦知道宝宝智力测验的分数低,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自己的宝宝就是笨,从而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杀了他们在其他能力方面的发展。
宝宝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认了宝宝的整体能力;相反,应该全面了解宝宝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宝宝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误区三:“慢宝宝”就是“笨宝宝”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宝宝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宝宝”的表现。其实,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宝宝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宝宝的一种行为方式。“慢宝宝”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而且,这些“慢宝宝”长大后很有可能具备其他“快宝宝”没有的优势——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窃等诱惑时,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宝宝一样容易改变,而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接受。国外学能专家还建议家长让宝宝学会控制节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这个可以帮助宝宝学习怎么去控制他的行为和一些语言的节奏。
误区四:宝宝“爱动”就是“多动症”
课堂上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安静地听课——这是所有老师都很喜欢的课堂气氛,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些宝宝会说说话,做做小动作等,来扰乱课堂秩序,而这些宝宝往往被老师认为是有多动症的。这类宝宝其实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故喜欢用肢体代表语言。所以,并不是所有“爱动”的宝宝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有的宝宝比较聪明,听老师讲了一半课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感觉无聊便开始做做小动作。对于这类宝宝,老师和家长更应学会了解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比如,老师可以在宝宝感觉无聊时提个问题,夸奖一下,调动其兴趣继续听下去。
其实,注意力集中有问题的宝宝往往创造力非常强,他们的脑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同时,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宝宝,也经常有冲动的表现,所以学校就会给他们贴上“坏宝宝”的标签,受到老师的批评。其实,大人们恰恰忽略了他们的创造性。正确的方法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着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成功。
家长们,请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你的宝宝吧!不要因为某些不当认识就埋没了你那聪明的宝宝,尽量给宝宝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
幼儿教师细节的感悟
教育,不能忽视细节。教师本来就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灵,一个生命。关注每一处细节,就是关爱每一个生命。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教育时曾说:“具体具体再具体,细节细节再细节。”关注细节,善待细节,我们才能将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在一次识字课上,我班铭铭小朋友表现特别突出,我高兴之余,情不自禁就在他胖乎乎的小脸上亲了一下。就是这微不足道的一亲,竟让这个小家伙十分感动,只见他跑到小朋友面前说:“刚才,老师亲了我。”后来,放学时他妈妈来接他,没想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刚才,老师亲我了。”我从他笑靥如花的小脸上,读出了他的幸福与满足。为此,我也怦然心动。 细节,原来就在毫不经意的一瞬间。
在幼儿园里的一天
有人这样描述我们的生活: 一天到晚生活在童话般的幼儿园里,又和天使般的孩子呆在一起,幼儿教师的一天一定是快乐而轻松的。——这是很多人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理解。但是,在阳光和浪漫的背后你知道我辛勤付出的吗?
早上7:20,我准时出现在活动室门口。端起保温桶去伙房打开水,收拾房间打扫卫生。这一切基本就绪的时候,孩子们陆续入园了,我要和孩子一一握手,摸着他们的头看着他们的手,告诉孩子们:“小脸真白呀!指甲该剪了。今天你真的长大了,能自己带饭票了。下次别带刀子了。”偶尔也会有孩子风风火火跑过来扑在我的怀里,气喘吁吁的,手里还拿着早点。我的白色上衣成了他的擦手布。他还怯生生的看着我衣服上的“小花”。我只能微笑的卸下他的书包,拉着他的小手来到到盥洗室,我们洗了起来,肥皂泡也和我们成了好朋友欢快的舞了起来。再看他,眼睛里已盈满笑意:“把早点吃完再进教室,以后让妈妈在家里给你准备早餐,这样吃,没什么营养的”。孩子答应一声,吐了吐舌头,蹦蹦跳跳的溜进活动室。
马宇航的手工又是没做。看着他低着头站在我面前,我心里先深深叹息一声:“怎么回事?昨晚怎么不做小风车?”答案当然还是他忘了。这个孩子,每天都是我忘了,与家长沟通过多次,却几乎没有任何效果。试用过很多种方法,老师疾言厉色,他就痛哭流涕,老师语重心长,他就沉默不语……看着他,我真实无比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无力无助,感受到了教育的苍白。我只好把自己做的,送给他留作活动课上用。
我刚把收起的饭票整理好放在桌子上,高音喇叭里就想起了音乐-----做操的时间到了,果然,《我们的世界多美好》从大喇叭里传过来。起身,顺势舒展下自己僵直的身体。我和孩子一起走出活动室,回头一看,还有几个孩子在那儿磨蹭,催促他们赶紧出来,可是家和小朋友的的鞋带开了。为了这事我教过他几次,可是就是不会系,哎……赶紧跑过去,然后顺手把DVD关了,活动室里空着,白白开着,多浪费啊。
操场上满是孩子。一个个身影把不大的操场填的满满的。他们说着,笑着,极力放松着自己刚从活动室解脱出来的紧张神经。广播操音乐响起,他们雏鹰一样,抬臂,踢腿,疲惫的灵魂,直冲蓝天了。我们正在做操,泽伟来迟了一点,于是我就让他排到队伍的后面。这下可不得了,他身一转就一声不吭地就跑到大门口,坐在地上,撅着小嘴说他不想上幼儿园了,怎么劝也不听,一直闹到生活活动的时候,我怕他影响其他孩子,便牵着他的手把他哄到我的身边,跟他讲道理,孩子就是孩子呀!耐下心来,一点点剖析,一点点讲解,直到教育活动课快要开始了。 真快!离园时间到了。每到离园时分,爱子心切的家长便会把大门口堵得严严的。人多,车多,麻烦多。幼儿园要求把孩子送到每个家长的手中。孩子们排队出门,开心的象只出了笼的小鸟。不时有家长急切的喊孩子的名字。孩子用眼神询问我是否可以脱队去家长身边,我用眼神制止。幼儿园要求家长在指定的地方接孩子,就这样简单的要求,为什么就做不到呢?许多人情固然是可以送的,但原则,是不是该坚持呢?于是,我一边带着学生往前走,一边故意忽略家长们愠怒的目光。
下午约见了一位家长。她的孩子很优秀,但也有缺点。就是这两天午休时孩子总在寝室哭着喊妈妈,值班老师反映了多次。我教育了多次可是毫无效果,因此我感到很被动。与家长共同分析,孩子胆小,在家没有午休的习惯。哦,我明白在工作方法上对孩子疏于指导,这就是她哭的来源。
我很开心,因为我们的谈话我轻松愉快。我明确告诉她,我和值班老师会给孩子一个温馨的休息场所……握手相送.这时,自己放肆的在座位上大大的伸了一个懒腰,真舒服啊。 夕阳昏黄,好美丽一个黄昏。
每一天,许多天,都是这样。
孩子眼里春天的气息
春天来到了,万物复苏,我班的宝贝们似乎也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四处寻找春天。于是我们一起,来到美丽的农家小院、寻找“春天的足迹”。 孩子们在尽情的享受着阳光、分享着快乐、感受着春天的美丽时,我微笑着看着大家说:“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那么,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听到我提出问题,孩子们都开动脑筋想了起来。
丫丫第一个举手说:“我眼中的春天是美丽的,我看到柳树,草地都变绿了,桃花、杏花也都开了,漂亮极了”。我听了点了点头。
奇奇第二个发言:“我眼中的春天是温暖的,看我们大家都脱去了棉衣,换上五颜六色的春装,多精神”。
接着媛媛也站起来说:“我眼中的春天是香香的,到处飘着花的香味,连小草,泥土都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我眼中的春天还是温润的,昨天毛毛细雨飘落下来,浇湿了大地,把大自然冲刷的干干净净的”。
听到媛媛的回答,大家都鼓起掌来。莉莉看到大家都积极的回答问题,也着急的说:“我说我说,我眼中的春天是快乐的,我们坐在这碧绿的草地上唱歌、跳舞,做游戏多有趣!
我听了大家的回答高兴地笑了说:“你们说的太好了。你们就是老师眼里的春天。”此时, 小宝贝们的张张笑脸如同朵朵迎春花在绽放。!
关于诚实的教育
吃过点心后,就听到孩子们在盥洗室议论,“谁把面包扔这儿了”、“告诉老师去……”过了一会,就有小朋友来告状,说:“在水池里有半个面包”,还拉着我过去看。果然,里面躺着半个没吃完的面包,快堵着出水口了。发现问题后,我没有马上去查问,而是耐心地等待孩子们小便洗手时自己去发现问题。一会儿,盥洗室里传来了叫喊声:“老师,水池子堵了。”我故作惊讶:“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这时,我发现小A用手指头捅下水口上露出的面包,嘴里还自言自语地说:“不是我干的,真的不是我干的。”
堵在下水口中的面包抠了出来,但是,没人承认是自己干的。这件事八成是小A干的,因为他平时吃饭少,爱挑食,并且爱扔吃剩下的食物,他刚才的言行也已让我明白了八九。但我不想在小朋友面前揭穿他,我急忙说:“好了,好了,不管是谁弄的,以后不弄了就行了。不过,我希望小朋友们做诚实的孩子,是谁扔的和我说一声就行了。”户外活动时,小A凑到我的耳边小声说:“老师,扔面包的孩子承认了吗?”我说:“还没呢,不过那个小朋友扔面包时镜子像照相机一样,把他的样子照下来了,等到他再去洗手时,水龙头一打开,镜子就会把他的脸照得通红,那样,大家一看就知道谁是那个不诚实的孩子了。”小A听了我的话,“噢”了一声就走了…… 快放学了,小A仍然没有承认错误。我想可能孩子心理有负担,中班幼儿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不愿意在同伴面前暴露缺点。他一直有点儿紧张,表情很不自然,总是用眼睛瞄着我,一会儿,我发现他去了厕所半天还不出来。我偷偷在窗户外面看,他根本就没有小便,而是在里面打转。我发现他刚要把腿迈进盥洗室又出来了,他可能没有勇气面对镜子。我不能再坐等孩子来找我,而应主动去找小A,用我的诚恳、理解,帮助孩子尽快解脱。我看那儿没有人,就赶紧过去轻轻对他说:“小A,你在干什么?需要我的帮助吗?”他紧张地小声说:“老师,小声点儿。面包是我扔的,我以后再不这样做了。”我说:“你真是个诚实的孩子,镜子听见了你的话,一会儿洗手时,你的脸准不会红了。其实,老师有时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们一起改好吗?”听了我的话,小A的表情轻松了,使劲地点了点头。望着小A的表情,我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 教育应不言放弃
调皮、捣蛋、不服管教便是男孩的天性;懂事、听话、乖巧是女孩的性格。当然,这是一般规律。而如果一个女孩变得很调皮,不听管教的话,她将胜过一般男孩的劣性。我们班的小玉便是活生生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初一看,小玉是一个恬静、可爱、话语不多的小女孩。当你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早上上学迟到,上课交头接耳,藏小朋友的书、撕小朋友的本子,扔小朋友的铅笔橡皮,手伸到桌洞里摆弄东西,抓小朋友的脸,中午一点儿觉也不睡,而且还扯小朋友的被子,拽小朋友的头发,排队时故意将小朋友推倒,进教室时将门锁死不让小朋友进来,所有的这些都是她所做过的事情。这时你会感到特别的惊讶: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小姑娘呢?其实为此老师和她的父母都费尽了心!她的父母曾多次告诉老师,小玉如果实在不听,就打屁股吧!说这些话时的表情很无奈。其实老师也有着同样的心情!屁股也打了,但是还是毫无起色,而且比以前更皮了!老师慢慢对她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想任其发展……
当一个孩子让老师对她的教育产生放弃的念头时,事情已经非常严重,她的将来谁都不抱希望,是会让人感到非常痛心的!而就在这时,事情有了转机。在课间休息时,她把自己从未用过的本子撕成了碎片扔进了垃圾桶。于是老师将她叫到面前,并没有训斥她,而是心平气和的问她:父母在哪工作,累不累,挣钱来做什么,看到爸爸妈妈那么累心里心疼不心疼,这样做对不对,爸爸妈妈送你来幼儿园是做什么的,让爸爸妈妈知道了你的表现会怎么样……问了他好多问题,说着说着,很少掉眼泪的她却大声哭起来。最后老师说:“今天老师不批评你,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接下来的几天小玉表现异常安静,表现特别好,而且连续受到老师的表扬。看到小玉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老师和她父母心里都感到特别高兴和心慰!
其实每个孩子的可塑性都是非常大的,我们绝对不能放弃对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应该努力走到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想方设法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使每个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 做好老师的榜样
前几天听了中韩庄幼儿园老师的一节课,老师说话柔声细雨,还时不时的把手放在嘴边“嘘,走路轻,说话轻,取放东西也要轻,”轻轻地、轻轻地……我当时发现班里立时安静了许多,孩子们说话的声音小了,笑的声音少了,孩子回答老师的提问也少了。我觉得有点怪怪地,下课后我问了一个孩子“上课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呢?”“为什么?”“我想大声说话,可是在教室里不能大声说话的,那样就不是好孩子。”孩子认真的回答我。看来孩子是懂事了,不想破坏室内的安静。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也应该改变以前的做法,要动静交替,在室内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孩子心情高涨时,为什么不能大声地唱一唱,笑一笑呢。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呼吸;给孩子一片空阔的天空让他们飞翔,不要压抑他们的情感,让孩子们说,让孩子们讲,让他们开怀地笑,让他们大胆地想……
动物摇尾巴教学
动物世界时幼儿最喜欢的了 ,在这里最容易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我也跟小朋友一样,对动物世界特别喜欢。根据我看的资料,对动物摇尾巴产生的意思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以增进他们对动物摇尾巴是什么意思的了解。
对很多动物来说,尾巴是最能表达意思的部分,狗快乐时会不停摇尾巴,猫的方式很不相同,它们感到自满和骄傲时,会把尾巴高高地竖起来。有些猴子会扬起尾巴来回摆动把敌人吓跑。马精神抖擞,很想四处乱跑,也会把尾巴扬起来。
动物世界很奇妙的,我们做教师和家长不妨在看动物世界时上上心,把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积累起来介绍给幼儿,让幼儿开阔视野,增加知识。
手指游戏炼就孩子的智慧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等待的时间,为了尽量避免和减少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我经常会带领幼儿玩一些手指游戏,这样既可以锻炼幼儿手指的小肌肉群,提高其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及控制能力,又很好地减少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而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都感受到了小小的手指游戏所散发出来的无限魅力。 在第一次带领幼儿接触手指游戏的时候,我请了有经验的浩然宝宝来教大家,他带我们玩了《大变身》的手指游戏:一只手指变变变,变成毛毛虫,两只手指变变变,变成小白兔,三只手指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四只手指变变变,变成小蝴蝶,五指手指变变变,变成大老虎。就是这个简单的手指游戏,为我们开启了一段指尖上的奇妙之旅。
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这个手指游戏,但是多玩几次必定会慢慢失去兴趣,那么,如何让手指游戏也“一歌多玩”,玩出精彩,玩出深度呢?“延伸”是我找到的答案。
一、延伸出模仿
起初,我在手指游戏的模仿上进行延伸,让孩子们对变出的动物,进行模仿,有时模仿声音,有时模仿动作。比如:“毛毛虫是怎么游的呢?”,“小花猫是怎么叫的?”,“小蝴蝶是怎么飞的?”,“大老虎是怎么叫的。”这种模仿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很好的激发其游戏的兴趣。
二、延伸出互动
利用手指变出的这几种小动物,还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互动游戏,比如,请一个孩子变出老虎,其他孩子变成小白兔,然后玩一个“老虎捉兔”的游戏。还可以请一半的幼儿变成毛毛虫,另一半的幼儿变成小蝴蝶,玩一玩毛毛虫与小蝴蝶之间找朋友的游戏。这样的延伸丰富了游戏的形式,动静交替,使手指游戏不再只能坐着玩,还可以跑着玩、跳着玩,让手指的运动转变成全身的运动。
三、延伸出变化
手指难道就只能变出儿歌中的那几种动物吗?当然不是。当我问到:“一只手指还能变出什么”时,孩子们都开始摆弄着自己的手指,一会儿就想出了一只手指可以变成“蜡笔、牛角、小鸡嘴巴”等答案,我和孩子们乘胜追击,于是,两只手指变出了小剪刀、螃蟹钳,三只手指变出了机关枪、爱心,四只手指变出了小螃蟹、小鸟,五只手指变出了鸭嘴巴,望远镜,这些由幼儿自己变出来的东西,再一次激发起幼儿的兴趣,开放式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同时也生成与发展出了一个新的手指游戏。
四、延伸出情感
《纲要》反复强调要注重幼儿情感方面的培养,在手指游戏中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比如,当孩子们变出了小剪刀,我们可以问:“你想剪一个什么?把它送给谁?”当孩子们变出了爱心,可以问:“你想把这颗心送给谁?为什么呢?”当孩子们变出了望远镜,又可以问:“你最想看什么地方?看到谁?”这些问题是老师与孩子们情感上的交流,他能拉近幼儿与老师的距离,让老师走进孩子们的心里,使得游戏的价值最大化。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而手指游戏让孩子的智慧在指尖萌发,只要老师用心引领,就能化有限为无限,让孩子们的十只手指变出无限可能,玩出无限精彩,激发无限智慧,感受无限快乐,变成心灵手巧的快乐宝宝!
赞同孩子的想法
《小猴子找朋友》这节美术课上,我刚讲完故事小朋友们便叽叽喳喳的动起手来。他们画笔下的春天美极了。他们有的画了高高的柳树,有的画了快乐的小燕子,还有的画了弯弯的小河。可是在韩祎梦的画册上我看到了一群很特别的小动物,这种小动物都有长长的四条腿,尖尖的嘴巴。我弯下腰不解的问她:“这是什么小动物呀?”她笑眯眯地说:“她们是一群小鸡。”我又问:“你为什么画四条腿呢?”孩子天真的回答:“我、爸爸、妈妈和小弟弟都喜欢吃鸡腿。可是每次吃鸡腿,爸爸妈妈都让我和弟弟吃,他们没得吃,我想等这些小鸡长大了,妈妈爸爸就有鸡腿吃了。”我笑了,说:“孩子你的想法真好,我赞同!”结果整节活动课孩子都是兴致勃勃的。 我很庆幸自己弄清了孩子的真实想法,给了她表达的机会,让她感受到了创作的欲望。 抓住亲子教育机会提升家长教育水平。
亲子活动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走近幼儿园。在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缩短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同时经过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孩子的表现,家长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其在活动中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逐步了解培养、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从而最终实现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 为了让家长明确每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指导策略。将每个环节的活动目标告诉家长,让家长有大致的了解。在每个环节的活动过程中通过操作加以简要说明,让家长有更深的了解。每个环节活动后对活动过程进行简短、精炼的总结。介绍在家中可延伸的活动及可替代的物品。让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亲子教育活动不同于幼儿教育,并非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孩子接受多少知识,教师完成多少教学任务。而更注重通过亲子教育这一活动形式,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让家长在活动中能够有所得,有所悟。所以,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是教育的良机,应加以把握。如:在新生互相介绍时中,有的宝宝不肯上台表现。家长很着急生气,会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这个孩子就是很害羞等一些负面消极的语言。这时我就利用:“和家长一起上台来讲述的形式”,消除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或“等一会再上台表现”的形式,给与孩子心理准备的时间等策略,化解孩子的不合作行为。对家长的教育行为进行简单的评价。让家长明白:孩子是通过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同自己的。所以不要往孩子身上贴负面标签。
又如进行“撕彩带”活动中,在手部精细动作这一环节,有的孩子往往操作得不好。这时家长会出现代替完成的现象。通过指导,我让家长明白这一环节,就是让孩子自主操作,通过操作后的效果反馈,了解孩子手部精细动作的真实发展情况,以给予家长适当的建议,促进孩子手部精细动作的发育。亲子教育活动中的教育契机有很多,教师应具备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以更好地实现提升家长教育水平的目的。我们还向家长介绍并鼓励开展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如吹泡泡、赶小瓶游戏、拍球游戏、喂豆子、抛彩带等,让孩子和家长用绘画、拍照、摄像等形式记录下游戏情况、比赛结果、游戏体验,并在这些记录中细细回味亲子游戏的快乐;同时我们可以鼓励家长设计一些亲子游戏,在亲子同乐的聚会中展示自己的游戏,并在家长群中推广。幼儿园在活动组织各过程中做到想在先,引在前,让家长及时跟上,理解我们的想法、做法及其原因,真正体会到幼儿园开展的这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明白了这个道理,家长们的责任心和创造热情就会被激发出来。不少家长说:“以前只知道亲子游园就是看孩子们玩,为孩子玩提供物质保障。现在亲身参加幼儿园的活动,知道你们为活动花了这么大的心思,一切是那么规范有序,无形之中在教我们怎么做,你们这么多个亲子游戏是我们开展家庭教育的好教材,由此启发我们家长也应该开拓家庭教育新途径,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内容,让孩子在生活中学、在游戏中学、创造性地学。
在幼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家园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它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方式,以其生动、活泼、有效、实用的教育形式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也给家长们提供更多和老师交流的机会,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亲子教育是0-6岁教育的有效补充,我们老师就是亲子教育的呼吁者、指引者、指导者,我们将义不容辞地引领家长真正走近亲子教育,让我们共同为倡导亲子互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付出努力!
把游戏角色带到幼儿生活当中
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愉快、亲切的生活环境,我根据幼儿的特点及对小动物的喜爱,我找到了小朋友共同的喜爱对象——小白兔。
在各种体育游戏或教学活动中,我引用小兔妈妈的身份与小朋友一起活动。老师成了兔妈妈,幼儿觉得就象妈妈在身边,与妈妈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在多次活动中,兔妈妈的形象已深深地埋在小朋友心中,幼儿也深深地爱上了兔妈妈,投入到兔宝宝的角色中。 每当我出现在幼儿的身边,孩子们都会欢呼起来:“兔妈妈来了!兔妈妈好!”当离开他们时,他们会依依不舍地说:“兔妈妈再见,兔妈妈早早来接我!”幼儿对老师的喜爱,对老师的热情,在兔妈妈的喊声中表露无遗。我也享受着当兔妈妈的喜悦!
老师变成了兔妈妈,孩子更爱上幼儿园了,孩子活动的兴致更高了,孩子与老师的关系更亲密了,也更爱跟“兔妈妈”说悄悄话了。
让我们都来关心幼儿的需要,为幼儿创设更愉快、更温馨、更亲密的生活环境吧! 眼睛颜色是什么
一次小班公开课时,老师领幼儿从室外带回废旧的塑料袋,让他们做个“袋子娃娃”,做好后交给老师,孩子们在老师的精心示范、指导下,给“袋子娃娃”粘眼睛、鼻子、嘴巴等,一时间动手兴趣很浓。
不一会儿,孩子们的“袋子娃娃”做成了,可就在这时,他们却“吵”开了,原来,老师准备的操作材料眼睛、鼻子、嘴巴颜色不一,一部分孩子的“娃娃”眼睛是黑色的,另一部分的眼睛则是彩色的,左眼是红色的,右眼是绿色的,各不相同。丁丁小朋友指着多多小朋友的“袋子娃娃”大声喊:“错了,错了,娃娃的眼睛是黑色的。”说完,一伸手撕掉了多多“袋子娃娃”的眼睛,多多眼睛湿润了,极不情愿的从老师那里取回黑色的“眼睛”,粘了上去。
这时,老师又组织孩子们跟“袋子娃娃”做游戏,孩子们玩的很开心,一会儿把“娃娃”抛向空中,一会儿扔向同伴,你抛来,他扔去,很是热闹,唯有多多小朋友一个人抱着自己的“袋子娃娃”躲在一边,嘴里还不停的小声嘀咕着,满脸的不高兴。
最后,活动结束了,孩子们带着自己的“袋子娃娃”去草地上玩,多多走在最后,看看老师,看看手里的“娃娃”,似乎想说些什么。
这一幕,着实让我想了很多:如今,动画片、动漫世界无处不在,因而孩子的世界也是五彩斑斓的,在他们眼中,无论是红眼睛,还是绿眼睛,都是那么好看,也都是有可能存在的。但又一想:眼睛到底应该是什么颜色?…….我陷入了沉思中。
在幼儿园多次组织的活动中,老师总是刻意的限制孩子,不许干这,不许干那,“小心,别去那儿。”“不许爬高!”“小心一点,休息一会。”…….为了孩子的安全,老师总是煞费苦心,忙前忙后“好意”的限制一些他们喜欢做的动作,使孩子很难有机会尝试更多的领域,试想一下,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多给他们一些创造机会,并大胆鼓励他们去参与,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面对广阔的生活空间,无限的未知世界,孩子总是自发的表现出模仿、生疑、探究、求知的欲念和本能,他们的言行、思维蕴含着无限的创造力,只要老师细心观察,善于捕捉孩子行为表现中的信息点,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智力发展水平孩子的需要、特点给予适时的鼓励支持,如提供合适的材料等,给孩子更多的自主学习、展现自我、创造的机会,孩子的潜能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也许到那时,他们的聪慧、奋发与执着缔造出的“眼睛”真的会是彩色的。 有观察才有生活
今年的国庆长假在阴雨霏霏的日子里度过。10月8号、9号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像一个老顽童在与蓝天、白云闹着玩。只见天空是渗蓝的、渗蓝的,天空中漂浮着一朵朵的白云,仿佛天空是那么的遥远,而白云却措手可及。我深深的被这一美景吸引住了。在陶醉的同时,我想快让孩子们也来看看吧。于是,我和常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操场上。
我说:“孩子们,快看,天空中有什么?”“有太阳、蓝天和白云,好漂亮的白云啊”孩子们看到此情景高兴的跳了起来。突然丁卢昊大声叫了起来:“老师快看,那片云,像一条龙呢。”在他的带领下许多孩子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这像狮子,那像小狗…………..”“老师,那条龙不见了,变成了一条小船。”我召集孩子们说:“为什么我们刚刚看见的白云都变了呢?是谁在动呢?”“风!”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于是,我让孩子们一人“扮风”另外一人做“云彩”只见“风”吹呀吹,“云彩”一会儿变成一棵树,一会儿又变成了小狗,一会儿又变成了机器猫…………孩子们在秋日的阳光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尽情的玩耍尽情的想象…….。
脑筋急转弯的乐趣
不管在什么时候孩子对游戏总是很感兴趣,游戏形式的多样性也总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大班的孩子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也懂一点简单的推理。因此我们班的孩子最近对智力方面的游戏有些着迷了。
智力游戏的形式比较多样,但其目的都是提高和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使幼儿学会动脑、善于动脑。猜谜就是智力游戏的分割。只要认识到它的趣味性,并能顺利开展的话,其成效回应是令人喜悦的。
猜谜,其实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对某种事物的特征有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在猜谜活动前夕,我们一般先在日常活动中有意无意地让幼儿熟悉一下,了解了它的特点,使其对所猜的谜语有个概念性的印象,这样在游戏时稍加引导回忆就可以了。经过几个星期的尝试,我越来越发现进行这个游戏的的好处了。
1、幼儿能安静地聆听老师的讲解,注意力比任何时候更为集中。
2、幼儿在对事物特征的观察更为仔细,形象思维和联想思维也渐趋形成。
3、更好地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4、幼儿在猜谜正确后,成就感使他们的自信更为增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对和孩子们玩这个动脑筋的游戏也有些着迷了!在让幼儿猜谜时,看着孩子们转动着灵活的大眼睛,抓耳挠腮的样子,听着他们争着悄悄在我耳边说出猜想的谜底,还有猜谜成功后他们脸上喜滋滋地保守秘密的表情等等,这一切使我发现自己又找到了一种和孩子共同快乐、共同学习的方式!
“猜谜”这种智力类的游戏,不尽益智又有趣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可以让幼儿根据事物的特征编创谜语,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了。
了解事情
我们班有个叫周扬的小男孩,非常调皮。平时,总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周扬打我。”“老师,周扬抢我的玩具。”……为此,我们不知教育了他多少次。有一天,他和小朋友一起看图书。开始时,他边看自己的书,还边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解,和小朋友的关系很融洽。过了一会儿,他忽然把旁边孩子的图书抢了过去。不知道他要干什么。我刚想大声斥责他,可转念一想,不,看看他要干什么。于是,我没有大声指责他,而是走到他身旁,很随意地问:“你在干什么呢?”周扬说:“她的图书坏了,我想帮她用单面胶修好。”听了这话,我才恍然大悟。我鼓励了他的做法,并帮助他找到了一个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后,我暗自庆幸,当时如果按以前主观的判断去批评他,没有尊重幼儿的观念,那必然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也就是要努力做到不武断地批评或否定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简单粗暴的指责幼儿,而是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进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你快乐,所以我开心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家中的太阳,也是我们幼儿教师的一切。孩子的需要是教师关心的焦点,孩子的进步是教师快乐的源泉。
你快乐,所以我开心~*^*
萱萱是我班上一个文静又很秀气的小女孩。平时,她不太愿意主动地与人交往,话也不多。学习活动中从来都不愿意举手发言,请到她时,也不愿意开口说话。有时情绪很不稳定,不乐意时抿着小嘴,一声也不吭。似乎是一个很难接近的孩子。可是,她却又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孩子。她所缺少的是自信和大胆的品质,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首先,我在与她家长的交流中得知,萱萱从小有奶奶带大,奶奶为了孩子的安全,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孩子整天在奶奶的呵护下成长。加上父母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在家照顾幼儿,使她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面对什么困难都要让别人去帮忙。
方法一:下午,到了讲故事的时间, “萱萱,你来给大家讲个好听的故事,行吗?”她扭扭捏捏地站起来,低着头,牙齿紧咬着嘴唇。小朋友鼓励她,并放低要求,只要说几句就行了,她还是不愿意。无奈,只有等到明天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最后,她终于答应明天来讲故事。第二天,我先和她随意地谈了一会儿,让她知道:一个人说话要算数,说过的事情就要做到,要讲诚信。再来由她讲故事时,我微笑地向她点点头“你能行的。”终于,她的态度有所好转了,虽然声音很轻,可是却是不小的进步。
方法二: 今天,萱萱穿了条漂亮的新裙子。“萱萱今天可真漂亮!”早上,我注意到她衣着的变化。“这是我妈妈给我新买的。”她高兴地告诉我。“是不是有点大呀?”“对呀,妈妈说这样明年还能穿的。”她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活动中,我一直观察着她,发现今天她的情绪很高涨。我尝试请她回答问题,她一点儿也没有不开心的表情,大大方方地回答了。
方法三:下午付餐后,我一边给萱萱梳头,一边总是要和她说说话,问问她家里的一些小事。今天,刚坐下,她就乐呵呵地告诉我:“昨天爷爷和我玩球了,他的技术还不如我呢,我都会转身拍球了?”
现在,家人见了我都告诉萱萱变了。的确,萱萱是变了,变得活泼可爱了,变得落落大方了,变得聪颖懂事了。看着她的改变,我也发自内心的欣慰,对孩子播撒的爱,终于有了收获。爱如春风,爱似阳光,使万物滋润,使万物茁壮。有了浓浓的爱,我们的孩子才能扬起自信的风帆,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感受爱
爱,是世间最美好的词汇,学会爱,我们才有平和的心态、博大的胸怀,懂得体贴与照顾,知道真情所在孩子,是一株株稚嫩的幼苗,渴望汲取大地的菁华,吸收雨露的滋润,茁壮成长…… 懂得爱的孩子更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懂得爱的孩子更能理解同伴的想法和计划;他们会爱护公园的花草树木,会关心生病的小朋友,知道爱护玩具和图书,给爷爷奶奶捶背;能用行动感谢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教师对幼儿情感方面的培养,通常会利用各种节日进行教育,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为家人制作小礼物、贺卡、说祝福的话;做力所能及的事……。然而,刚刚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的想法有了改变:
恰逢入秋以来最冷的一天,早上,天空中就飘着丝丝雨线,尔后又刮起了大风。然而粗心的我只穿了两件单衣,一边与幼儿游戏一边瑟瑟发抖。几个孩子发现了我的不对劲儿,关切地问我“老师,怎么了?”我打着寒颤小声说:“好冷啊!”这时金老师赶紧走过来,递给我一件毛衣外套:“我这正好有件衣服,你先穿上,别感冒了。”穿上毛衣,我从心里向外透着暖,孩子们很快发现了我的变化:“老师的手热了!”“老师明天叫我妈妈织一件毛衣给你穿吧!”孩子的一句话让我顿时心里暖洋洋的。
都说模仿能力最强的莫过于儿童,其中教师的行为必定会成为他们主要的模仿对象。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之间的关爱,孩子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间的。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同样可以成为教育内容,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爱。但愿每个幼儿都能在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爱的榜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爱,感悟爱……
奖到一半就停止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题为《留住阶段的美》,说是雕塑到了一定程度后,细腻的成品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了,于是有一天,一 个雕塑家在为教堂雕塑一件作品时,只到一半就停止了,结果粗犷的半成品居然独具魅力,得到了所有人的称赞。
那天,教育活动结束,当我给孩子们奖励——画苹果时,突然想起了那个雕塑家的故事。我想当每个孩子都是得到完整的苹果时,所谓奖励也就失去了意义。说白了,不过是随意画画而已,显示不出老师的精心。今天,我得在画苹果上有所区分。
昊昊跑来了,举起白白的小手,希望我能在他手上画一个苹果,作为奖励。确实,她他今天在活动中表现不错,只是依旧自制力差,N次插嘴,如果再稍微控制一下就好了。对,这一次我就奖励他半个苹果。
于是,我的笔在画完半个苹果后戛然而止,昊昊惊讶地说:“老师,你还没有画好呢!”
“呵呵,好了,就这样!还有半个苹果呀,等你学会举手发言了,再给补上。”昊昊是个聪明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地走了。
又一个孩子来向我讨要苹果,我也只给画了大半个,然后在他诧异的询问下,我解释了丢失小半个的原因。
我注意到,得到半个或大半个苹果的孩子,都对苹果有着和平时不一样的珍重,几次小心地抬起小手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残缺的苹果给了孩子反思和进步的空间。
接着,我欣喜地看到,为了得到一个完整的苹果,孩子们所付出的努力!
那半个苹果既是奖励,又是鞭策,还寄托着老师对孩子的期待。
我想,以后谁都能得到我的苹果,只是大小不同,可能是一个、半个或三分之一个。 孩子们,要努力哟!
由动画片所想到的
喝水的时间到了,电视上正在播放《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小朋友们一个个都瞪着大大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电视屏幕,聚精会神地看着。此情此景不由得使我感慨万千,多少次我想尽办法却无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多少次我累得汗流浃背,孩子们却不感兴趣,收效甚微。为什么动画片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孩子们欢快地笑声不时传入我的耳中,一幕幕滑稽的画面在我的眼前闪过,多可爱呀!不知不觉中连我都被动画片给吸引住了。是呀,回想上课的时候,经常都是我讲,小朋友听,或是我教小朋友读,这样呆板的教学方式如何去吸引孩子们呢?如果我的课堂能像动画片一样的生动、有趣,就绝不会输给“猫和老鼠”了。怎样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呢?我想,除了自制一些简单的教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还应多和孩子沟通,多采取一些互动活动,使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学到知识,学到本领。
安全教育随笔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话题,幼儿园是纵多幼儿集体生活的的场所,无论教师怎样注意,也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成人如此反复的强调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本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如:谈话活动“我身边的危险”,看图讲述“谁对谁不对”,美术活动“我来设计安全标志”等。让幼儿主动获取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求助方法,树立了安全意识。
同时,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这几个活动是不够的,他需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例如:利用听故事“思杰走丢了”,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界,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每天喝豆浆时,请小朋友先试一试是否太烫。开门、关门时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框上,吃饭时不嬉笑打闹、不玩筷子,上下楼梯时,扶栏杆有序的走,以及早操、午睡、入厕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安全警示,并请小朋友们相互监督,定期评选出我们班的平安小卫士。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有机的渗透,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对如何处理好教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的关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需要一个支点也需要一个平衡点,我们也常常困惑于此。今天当我们的教育倡导着教育活动生活化、情景化时,我们力求把孩子带到真实的世界中,让他们真实的去感知世界、体验生活,这就意味着要放开成人的庇护,让他们自由的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保障幼儿的安全和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长,活动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险性”结合起来呢?
例如游戏,它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形式。但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户外的中,则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师在活动前或活动中对幼儿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仅仅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或一味的降低游戏的难度,也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日本有教育学家指出:“游戏活动要有一定的冒险性,如果没有,孩子无法真正形成回避危险的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任何一个人,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同样有心理压力,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平安的度过一天,我们也会感到松了一口气。主题活动也好,生活中有机渗透也好,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孩子的潜力有多大
本周因同班的老师外出听课,我临时代课。因课前未认真研究教案,心理无底,准备不够充分,有点担心,害怕这节课上砸掉。
课前我找了各式各样的种子刚发芽的、未发芽的、芽长大的实物。课上我让幼儿自由观察,然后讨论:为什么有的种子发芽、有的种子没有发芽?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幼儿讨论得非常激烈,讨论后告诉我讨论的结果:种子发芽需要水、太阳、土壤、盆子、种子(种子不能炒熟)。方子木小朋友大声喊起来“种子发芽需要空气。”陶云洁说“种子发芽也需要营养。”
孩子说得真好,把种子发芽所须的外在因素、内在因素都总结出来了。我不得不佩服幼儿,幼儿的潜力实在太大了,我课前的担心是多余的,幼儿通过观察、讨论、记录,完全掌握了种子发芽的知识。在记录的时候,刘哲仁把种子画在了盆底,栾菲立刻纠正到“错了,种子在盆底没有空气不会发芽。”
通过这节教学活动,我想说的一句话是请相信幼儿的潜力吧!
用爱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纷纷走进了自己选择的区域。孙俪阳行动慢了一些,当她走进娃娃家时,自己爱玩的娃娃已经让李朱婕、王欣桐等几个小朋友抱着了,她们一会儿给娃娃喂水,一会儿给娃娃喂东西吃,玩得不亦乐乎。晓含用羡慕的眼神望着,悄悄地站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我轻轻地走过去问:"你想玩娃娃吗?"她点点头。"那你为什么不去找小朋友一起玩呢?"她低着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我微笑着对她说:"你看李朱婕她们一起和娃娃玩的多开心呀!你也可以参加她们的游戏呀!这样又有人和你说话了,又有人和你做游戏,那该多好玩呀!其实她们也非常喜欢和你一起做游戏,不信你试一试?""那我怎样才能参加她们的游戏呢?"孙俪阳终于开口了。"你可以当娃娃的阿姨呀!带上你的礼物去看娃娃。"这时她才慢慢地挪着步子走进玩得正开心的李朱婕小声的问:"我做娃娃的阿姨可以吗?""可以"李朱婕开心的回答。孙俪阳露出了笑脸说:"我今天来看宝宝,给宝宝带来了好多好吃的,有好吃的糖果,我们一起来喂宝宝吃吧。"于是她们一起给娃娃喂起了东西,有说有笑开心极了。这时的孙俪阳已经融入到和小朋友们开展的游戏中了。
孩子具有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是他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素质。每当有小朋友找孙俪阳玩时,她能够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但只要让她主动找小朋友时,却是难上加难。我们老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她帮助她,让她产生交流的愿望。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尽量的多创造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 让孩子拥有阳光般的心情
让孩子拥有阳光般的心情
班级就似一个温馨的家,每一个孩子如同自己的孩子,当孩子高兴时我们老师会觉得很欣慰、满足;当孩子伤心时我们会竭尽所能的去了解、哄劝他们。当孩子们进步和表现积极时,我们会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他们,孩子们做错了事,我们会教育甚至批评他们。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每一天,我们老师都会积极引导孩子愉悦的参与各类教学活动,让孩子拥有阳光般的心情,灿烂的笑脸,健康快乐每一天。
一天早上,伴随着欢快、有节奏的铃鼓声,孩子们纷纷收拾起各自的玩具,可是玩彩色橡皮泥的区域中却传来了孩子们的争执声:“杜一凡,老师叫我们收起来了,你快把彩泥放进盒子。”“不,我就不。”杜一凡噘着嘴,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什么也不肯将彩泥放进盒子里。陈梦杰见自己的“说理”不行,伸手就要硬抢。杜一凡见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边哭边喊道:“你坏,你坏,你要弄坏我的宝贝!”我见状忙走过去,蹲下身安慰到:“凡凡,快别哭,哭花了脸就不漂亮了。”这一句话对爱美的杜一凡来说,还挺灵的,她马上止住了哭声,怯怯的看着我。“来,让我看看你的宝贝。”我向她伸出了手,凡凡小心翼翼地将自己捏的小宝贝放在了我的手上。“好可爱的小蜗牛!”我由衷地赞美道,红彤彤的蜗牛壳,绿色泥做的触角高高的竖立在头上,好可爱。
“老师,他要把彩泥收走,小蜗牛没有触角就会死的!”凡凡委屈地说。“是啊,那太可惜了。”对此我有同感,因为每一次的泥工作品,我总是在讲评后或者保留一天后把泥团起来放好了,孩子们虽然不舍得却也只能这样。“可是,老师说过,彩泥不放好会变干的。”陈梦杰据理力争。“陈梦杰说得也没错,那怎么办呢?”虽然我心里早已有了主意,但我还是把这个难题抛给了孩子们。
于是,我让孩子们先停止手里的收拾,请全班的小朋友一起来帮忙,一起想办法。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孩子们静静的思索起来…张嘉小朋友第一个打破了寂静:“等彩泥干了就加点水揉一揉,还可以用,我在家玩泥时妈妈教过我的。”钱志豪马上反驳:“小蜗牛的触角要拆下来重做,它会疼得!”李志斌接口道:“给小蜗牛加个罩子,彩泥就像放在盒子里一样。”这个办法不错,可是一时去哪里找这样的罩子呢?小朋友还是摇头。见此情景,我似有意又似无意的做了一个
幼儿教育随笔 第27页 拍照的动作,李卓凡小朋友看到了,大声道:“给小蜗牛拍个照吧,这样杜一凡可以天天看见它了,彩泥也能放回盒子里了。”“好呀,好呀,给小蜗牛拍张照片吧…”班级里顿时传来了孩子们的附和声,提议马上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热烈支持,孩子们终于找到了保存自己作品的好办法。于是,我马上拿起手机,调整到拍摄的状态,对着“小蜗牛”咔嚓、咔嚓地拍了起来,并把它放入到电脑里。不一会儿,孩子们在电视机里看到了杜一凡刚刚捏出的小蜗牛,班级里又一次传来了孩子们的欢呼声和雀跃声。
此时此刻,我又一次的绽放笑容:在孩子们的眼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老师要蹲下身来,学习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当孩子出现矛盾时,我们老师有时可大胆的放手,以幕后者的身份引导孩子自己来化解矛盾,从而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探索性以及体验化解矛盾的快乐,收获社会化的成长和进步,这也是幼儿教育的主旨之一。同时,这也是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表现。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每天让孩子拥有阳光般的心情,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弟子规》教育教学心得
这个学期,针对我们班孩子语言能力强的特点,开始学习经典教育之《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开展《弟子规》的教育教学已经有大半学期了,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幼儿逐渐适应弟子规的学习模式与常规。我在开展《弟子规》的教学中身心体现到《弟子规》中的感染力。“忠、孝、礼、义”让孩子从小由我国传统美德中培养良好行为品德。
古有“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在《弟子规》阐述下详细地向学习者讲述了故事背后的道理。
孩子的学习兴趣离不开“好奇”,吸引他们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堂的学习气氛自然而然上来了,便能把知识道理灌输给幼儿。故事,是吸引调动起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武器”之一,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内容,主导幼儿学习,令他们懂得故事道理,融入到现实生活与学习中。 “百善之中孝为先”我先从《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开始教。我告诉孩子们,《弟子规》是用来做的不是单纯用来背的。刚开始我每天只教两句,比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不光要背过而且要做到。之后我要检查,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不可以慢慢吞吞地回答;当父母命令你做什么事的时候,不可拖拖拉拉……看似简单的事,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是现在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至于“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你还指望孩子为父母做到吗?不可能的。现在的孩子这么娇惯,一般都是父母对孩子早晚问候,捂被窝、扇扇子、盖被子,都是父母为孩子尽“义务”。我开始担心孩子们是否能做到《弟子规》的要求了。
这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让我坚定了信心。一天,我带了半天班,嗓子快说不出话了,我叫身边的一个孩子为我倒一杯水。我随口说了声谢谢。经常帮我做事的小轩看到了说:“老师,他不尊敬你,你还谢他干嘛?”“他怎么不尊敬我了?”“我平时都是双手拿杯子,他是单手。你说谢谢时,他没看着你,也没说没关系。”我想了想(“问起对,视勿移。”)还真是的,孩子真有恭敬心!正应了一句古话“忠臣之家出孝子”,凡是孝敬父母的孩子,都尊敬长辈;凡是懂得尊敬长辈的孩子,都热爱国家和集体。看来《弟子规》见效果了。于是在班里大大表扬了小轩一翻。从此以后我发现了孩子们一些细微的变化。桌子总被擦得干干净净的、无论你生气与否孩子们总是用双手送给你作业、听家长说有的孩子主动干家务了、主动给父母洗脚了、同位打仗的少了……孩子懂得保护自己、努力学习的原因是因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平时与同位之间相处友好,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而《弟子规》里面是教育小朋友懂得生活、待人接物的礼节,基本做人的规矩。
通过这件事我教《弟子规》的担忧消失了,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学知识就像一个海绵吸水一样,你教什么他学什么。尽管他不太理解,但是实践起来比大人要快。“教学相长”这个词,在这学期的感悟颇深。我在与孩子一起用不疾不徐的声音朗读《弟子规》时,我们感到自己的心很安定、很静。由于每天都认真读诵,孩子们也就自然而然会背了。另外,我们日常生活以《弟子规》为准则,感觉非常踏实。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每位儿童,我们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教育孩子为目的,让孩子们的性格融入到道德的海洋里,让他们成长在善行善语,善心的世界。
我妈妈说不用
最近一段时间,萱萱总是重复说一句话:“我妈妈说不用……”。这天起床后,长头发的女孩都梳好了头发,我发现萱萱又散着头发没上来梳。我叫她梳头发,她又说:“我妈妈说的不用梳头发的。”开始几天,我也没去细想,因为她的头发也不是很长,不梳也没关系。但是这几天天气很热,我发现她每天早上都是扎着小辫子来的,为什么下午她妈妈会说不用梳呢? 分析:
小孩子特别是女孩子都爱漂亮,她们会觉得扎辫子很美,所以很短的头发有时也要扎一扎。萱萱的头发不是很长,但是能扎辫子了,去年冬天很短的时候就开始扎了,现在为什么反而不扎了,一定有什么原因。可能是因为午睡时在玩橡皮筋把橡皮筋弄丢了,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免不了要责备几句,可能她怕被老师批评吧。要么就是真的是她妈妈觉得没有梳的必要。因为她是坐园车的,所以很少和家长碰面。后来,通过和她妈妈的沟通才知道是她自己编出来的,怕疼,而且新鲜感也过了,所以借口是妈妈说不用梳的来逃避。她妈妈说,萱萱去外婆家不想洗澡也总是对外婆说妈妈说的不用洗澡。其实,开始时她妈妈也很奇怪,老师怎么不给女儿梳头发呢?
措施:
知道了原因,解决起来也很简单。我们告诉萱萱老师会梳得轻轻的,不会疼,天气热了,梳辫子既漂亮又凉快,多好啊!萱萱很高兴地过来梳头发了。
反思:
有些事情其实很简单,只要老师多用心观察多和家长沟通就很容易解决。
黑色的蜡笔
七彩的蜡笔绘画出幼儿天真的童年世界,小小的蜡笔头可以描绘出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所以,绘画的课堂也就成为了孩子们描绘五彩世界的画纸。今天绘画的内容是《淘气的小猫》其目标是让孩子们用圆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基本图形绘画小鱼;学习用渐变的方法给小猫涂色。在孩子们的眼里:鱼是各种各样的、一条鱼身上可以有比彩虹颜色还要多的花纹。我巡视着孩子们的绘画过程,看着一条一条色彩斑斓的小鱼呈现在画纸上,虽然中班的孩子线条画的还不是很直,但颜色涂的已经很均匀了,而且好多幼儿对鱼的大小比例掌握的很好,我的嘴角微微的向上翘着,感觉很欣慰。
观察孩子们绘画的进度也随着孩子们绘画的速度而加快,我的视线在不同的孩子的画纸上跳跃。这时,我突然发现王伟东拿起黑色的蜡笔,我不加思索的说:“最好不要用黑色的,会把画面弄脏的,今天我们也没有需要画头发的部位呀!”王伟东看看我,低声的说:“我要画鱼的眼睛。”我还是不同意让孩子用黑色的蜡笔把画面弄脏,指着桌子中间的勾线笔对他说:“你试一试用勾线笔给小猫、小鱼涂眼睛,”孩子们都听到了我的这个“建议”小手全部伸向了黑色的勾线笔。我心里还在暗暗得意呢!看,这画面不就干净了。
绘画活动快要结束了,速度快的孩子兴奋的把自己的绘画作品拿给我欣赏,孩子们颜色涂的都很好,可是当我的视线移动到小猫的眼睛时,哎!怎么回是?应该是黑黑的眼睛怎么出来了两个白白的洞?小鱼的眼睛也有大小不一的小白洞。我去查看还没有画好的孩子的作品,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我恍然大悟,黑色的勾线笔虽然可以让画面保持干净,可是,孩子们过多的在一个地方反复的涂,纸薄、笔湿,结果小猫的眼睛就“瞎掉了!”
孩子们交上了他们绘画的作品,看着一幅一幅白眼睛的小花猫,我的嘴角怎么也翘不起来了。坐在办公桌前,看着孩子们的作品,头脑里反复的在翻动王伟东拿黑色蜡笔的一幕,我如果今天尊重了孩子自己的选择,让孩子选择黑色的蜡笔,而不是在我的“建议”下用黑色的勾线笔,结果会怎么样呢?
我们总是说要关爱孩子、尊重孩子。但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总是不自觉的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孩子,这说明尊重孩子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比如,当孩子们探究的小手想去接触电器类和有关火的奥秘时,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可以碰!危险!有电!小心着火!反过来再想一想,与其让孩子遇到危险时不知所措,还不如教孩子如何去面对危险,放手让他们在你的视线内试一试,也许效果会更好。
于丹教授有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除了一种爱,那就是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对父母来讲,放心地放手,从远处看着孩子幸福的舞蹈,应该是乐在心中笑在脸上的。”我们老师就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呀,做为这第二任父母,我们是不是过多的包办孩子的事情、过多的参与孩子的活动、过多的频繁指点孩子的操作了,是否也是对孩子的成长体验的一种剥夺呢?
《纲要》中指出:“关注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我察觉到了幼儿的需要,但采取的方式有些过于自主,没有足够的尊重孩子的想法、没有大胆的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如我教孩子尝试用黑色的蜡笔轻轻的涂色,不要弄脏其他的颜色。也许,今天的绘画活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孩子画画需要支持鼓励
一次绘画课,我发现一个又一个孩子左顾右盼迟迟不肯动笔。问他怎么了,他低着头小声说:“上次画的画,妈妈说我画得乱七八糟,一点也不象。”这位妈妈的“心直口快”竟使孩子驻笔不前。
实际上,“画的象不象”只是对绘画作品中形象性的一种评判,所谓“照猫画猫,照虎画虎”,反映的是一种模仿技术和观察力。但除此以外,绘画中还有创造性、艺术性等评价指标。譬如毕加索的画就很难看出来象什么。幼儿由于认知、思维的局限,在观察事物时不可能很全面,他也许只抓住自己看到的事物的某个特征将之绘于纸上,这时成人就会觉得不象,但在儿童看来,事物就是那样子的,所以很象。而且即使儿童捕捉到了事物的基本特征,也许精细动作发展的局限影响了他的发挥,所以单纯从象与不象来评判儿童的绘画作品有欠妥当。 儿童大多喜欢画画,因为绘画的直观和具体正好迎合了他们思维的形象性特征——儿童不是为了绘画的结果而画的,对于他们而言,并不计较画得象不象,他们在画、在涂抹,他们沉浸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绘画就是他们自我表达的一种语言。既然儿童是在绘画中思维,通过绘画表达着自己,那我们应该如何支持鼓励孩子呢?
1、材料的选配应该适合孩子的年龄、生理特点。选配材料时除了要考虑到安全性、外形、尺寸、颜色等因素外,还需考虑到材质,如笔和纸的摩擦力——越小的孩子越难掌握摩擦力小的纸和笔;多使用“吃纸”的笔,因为这有利于孩子对细节的表现。
2、将错就错,另辟新径画错了怎么办?通常老师的做法是让他们画在旁边,或许干脆换张纸。但有时将错就错,鼓励孩子另辟新径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方法。
3、鼓励孩子讲解自己的作品。绘画的过程也是孩子想象的过程、思维的过程、表达的过程。所以当看到孩子画出成人难以理解的怪物时,或看到画面上互不相干的事物时,不必惊讶,因为孩子眼中的世界原不同于成人眼中的世界。你可以请孩子解释一下,或许你会有很多惊喜的发现——孩子的想象原来这样丰富,孩子的思维原来这样有趣,你可以从中了解孩子的世界。同时孩子在解说过程中,大脑经过记忆改造、表象重构等过程,这将促进他抽象思维的发展。
4、 积极评价。不要轻易否定孩子,尤其在不了解孩子所思所想的情况下。孩子是从别人的眼中认识自己的,如果他得到的总是否定的信息,渐渐地,他对自己也会持同样的否定态度,而一个人地自我意识将影响他整个人生。所以当孩子向你展示他地作品时,认真地看待他地工作成果,鼓励他,讲出自己地真实感受,与他讨论,而不要敷衍。孩子在成人认真聆听和注视下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一种他的工作成果受到重视的成就感。
小点的作用
在这一年的六一活动中,我排练了舞蹈《嘻唰唰》,十个小女孩都非常喜欢这个节目。当然,每一个动作都要点到位,也要看孩子们的实际能力。其中一个简单的动作,即幼儿举右手,向右转跳三下,这一动作王卓琳老是忘掉。她记得向右转,可总是举左手,在一次又一次地纠正下,我也失去了信心,随她吧,看临场发挥吧。但一个小红点给了我启示。一次排练时,我把一小点贴在王卓琳的右手上,让她记住,贴小点的手举起来,终于,她做到了!!于是,在“六一儿童节”表演时,我把小点换成了黄色镭射纸,既提醒了幼儿,又起到了装饰的效果,真是一举两得。 我怕害羞
离园前,我通常要检查一下幼儿的穿戴是否整齐,特别会提醒他们提好裤子,翻好领子。“孩子们,快提好裤子,过会儿老师要来检查!”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纷纷走到位置上去整理衣裤,然后纷纷走到我面前自觉地撩开衣服让我检查,我满意地点着头,并作个别指导。“成成,你的裤子提了没?”因为成成总是忘记提裤子,我特别留意他,只见他站在位置上没说话,我猜他肯定没有提好,于是就朝他走了过去。这时他马上捂住自己的衣服,不愿让我检查。“让我看看。”我有些着急了。“老师,我不愿意让您看。”半天成成才吐出这句话,“为什么?”“因为我觉得撩起来很害羞”成成回答道。
成成的话让我反思,我门检查幼儿是否提好裤子虽然出于保护幼儿身体健康的目的,却忽略了幼儿的心理感受。幼儿已有自尊感和羞愧感,他们开始意识到要保护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的隐私。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理解,在制订幼儿生活常规时更好地体现适宜性和艺术性,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变个花样吧——小红点大变身
孩子们对“小红点”一直都是情有独钟,不过,这个“小红点”如果“变向”的话,效果更是出人意料。这几天来,我一直用“小红点”作为幼儿鼓励和表扬的办法,今天,突发奇想,用及时贴剪了多个形状的“小红点”,让它大变身,有“树叶”形状的,有“星星的、小花的、有五角星的,有月亮、有苹果静养的…… 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些变了身的小红点更感兴趣,而且由他们自由选择形状,呵,孩子们坐得更整齐了,回答问题的声音更大了,举手的更多了,热爱劳动的更勇跃了,放学时的纪律更好了,午休睡得更安静了…… 当各种形状的小红点贴到他们的额头上,感觉更骄傲了,和小朋友炫耀时更得意了,就连放学时,爸爸妈妈的脸上,笑得也更开心了…… 是啊,孩子需要鼓励,更需要及时的奖励,这样,他们的生活才更开心,笑得一天比一天更灿烂。 做家长放心的幼儿教师。
我的座右铭是: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是的,每每想到这,我便以一种无言的行动实现着自己的诺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给孩子开心快乐,带给家长放心,带给领导满意。
新的一天开始了,我将自己的心灵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早上,我微笑着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一一做晨检,做到:一摸、二看、三查、四问。对带药来的孩子时时留心观察,做到安全警钟时时敲,防患于未然。
在孩子中间,我感觉自己变成了长不大的孩子。摸摸这个的小脑袋,亲亲那个的脸蛋,一种朗朗的心境油然而生,我用最好听的声音给他们讲故事,用自己认为最美的动作为他们示范。可以说,每一天我都被孩子得活泼和智慧所感染,每一天,我们都在共同成长。孩子的问题难免是奇怪的,他们会说:“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大象会游泳吗?”,我在他们中间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自己不明白的就上网查,和孩子共同查询,以致于找到我们认为满意的答案。和孩子搭积木,聊天,手拉手跳舞,做“找朋友”的游戏,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师幼间的和谐、美好、舒适。
今年和去年我都接了小托班,面对哭喊着要妈妈的孩子,我会耐心地哄着,逗着。有家长对我们老师说,你看,我在家看一个孩子就会让我手忙脚乱的,有这么多孩子要照看,你们真是辛苦了。我们回敬家长的只是淡淡一笑。孩子年龄小,随时大小便是常有的事,每次我都为孩子洗净身子和衣物,孩子的家长曾真心实意的说:“老师,真是太感谢了!”我向家长微笑着说:“没什么,这是我们的工作,是应该的。”得到家长的认可,此时的心灵也得到了安慰。
记得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尊贵的,那么,就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我选择了叶的事业,没有过多的喧嚣,没有过多的表白,静静地,静静地,干着自己的事业,无怨无悔,尽心竭力,默默无闻。我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我更庆幸我追求的是一份需要付出爱心、童心、热心、苦心的美好事业。我珍惜今生今世与幼儿教育的缘分,我无悔我捧着一颗心,倾注一腔情,忠诚于我所热爱的幼儿教育事业。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感光荣与自豪。我愿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用阳光普照幼儿的心灵。用自己的文明之举,做一名家长放心的幼儿教师。
孩子的相互学习
“老师,我的xiai带开了。”刘怡佳小心地走过来,“张老师,你帮我系系好吗?”我弯下腰,一边系一边告诉她,“是xie带不是xiai带。xie子的xie !” 第二天,在娃娃家里玩,朱靖怡告诉任泽蕙:“你忘了摆xiai子了”正在玩的刘怡佳转过身来立刻告诉她们,“是xie子,不是xiai子,张老师告诉我的!”“xie子还是xiai子”“xie子”噢,“xie子”朱靖怡和任泽蕙重复道。“哈哈哈”他们笑了起来…… 看,孩子们的相互学习就是这么简单,只要老师在生活中注意到孩子们的细节,哪怕是不经意间,也能让她们有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长。我爱你们”
今天下午我在教歌曲《母鸭带小鸭》,歌曲很简单,一共四句话,孩子们学的兴趣也很高,在教唱了两边以后,同时加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孩子们能在我的引导下基本能唱下来;我说:“你们真聪明,来一起表扬一下自己吧!”孩子们 很高兴的表扬了自己,于是我说:“你们来试一下能不能跟上老师弹的钢琴,”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能”。
我说:“那我们来试一下吧!”孩子们果然和我配合得很好,我一时高兴的张开嘴巴说:“你们真棒,我爱你们,”孩子们都瞪着眼睛张大嘴巴“啊!”然后就开心地笑起来。
我这才明白以前表扬孩子都是“你真棒,”现在这一句“我爱你们”竟然让孩子喜出望外感受不一样,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经常跟孩子们说:“我爱你们,”同时引导孩子说“我也爱你”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爱”,师幼之间关系会更加融洽毕竟爱是相互的。
不要束缚孩子的举动
在幼儿园里,由于孩子太多,不管老师再细心,有时也难免照顾不过来。于是,在孩子午睡时,我一般就要求孩子脱外衣、外裤、鞋子睡觉。袜子不要求脱,因为好多孩子脱了都容易弄掉,到起床时,往往让老师到处的帮他们找,有时甚至只找到一只,既麻烦、又很费力。但是这个学期,我们班插来了一个叫昊雨的小朋友。他聪明、可爱、讲卫生,生活习惯好,自理能力也比较强。由于他是新来的,在昨天午睡时,我有心的留意了他,发现他午睡的习惯特别好,他先是脱下自己的鞋子,整齐的摆在床前,然后爬上床,开始有续的脱下外衣、外裤、小袜子,再将小袜子装进外裤兜里,并将衣裤整理好放在床头。起床时,我见他首先从裤兜里掏出小袜子穿上,然后再穿衣裤,动作是那样的麻利、熟练。看了昊雨小朋友的表现,我觉得这种习惯很好,我当时就想,如果我们班上的孩子都能象他一样,该多好啊!既锻炼了自理能力、又卫生。于是就在今天午睡时,我当着全班幼儿表扬了他,没想到好多幼儿都照他的样做了,见次情形,我对孩子们说:以后你们想脱小袜子睡觉可以,但脱下后一定要把它放好,保证一起床就能找到自己的小袜子,好吗?孩子们都齐声说:好、好……看来,孩子良好的习惯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做为老师的、不要随便束缚孩子的举动。
老师!我开心了!
在日常生活中,请该幼儿多做一些工作如:小组长、、值日生等,多给她一些锻炼的机会。在背诵儿歌时让她多有表现机会,即使朗诵的不好,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她,从而奠定了她在其他幼儿心目中的地位。
行为表现:午睡时间到了,小朋友照例自告奋勇地表示要帮排小椅子,她也举起了小手,并悄悄走上前使自己靠的更前,让老师看到她,我请到她,她很兴奋,去排小椅子了,并主动帮助排桌子,活动结束后,她还这招呼伙伴们把椅子放整齐。
问题的分析:该幼儿主动帮助班级做事,做事情有始有终,能指导他人把物品放到指定的地方,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要逐渐巩 固其良好行为。
教育措施:
逐渐巩固良好的行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渐渐减弱强化行为,使幼儿在自然情境中自由和幼儿交往,并教育家长努力克制自己,改变教育方法,从而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并乐于和同伴交往。
三:矫正结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矫正,馨怡小朋友基本上改变了孤僻的性格。现在这个孩子情绪稳定,乐观积极,能主动来幼儿园,上课积极,乐于和同伴交往,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长反映,现在我的孩子活泼可爱多了,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我想:只有你真正去爱孩子,孩子才回给你温暖的怀抱!真心的付出,才会有收获!家长多次感谢老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你是我们的宝贝
你是我们的宝贝
刘明是我班比较调皮的小男孩。他自控能力差,集体活动时常常坐不住,喜欢到处乱窜;户外活动时,必须要人不停的提醒或看管,否则会做出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我试过了好多办法,但是效果却不是很明显。
一天午饭时,孩子们都在安安静静地吃饭,突然从刘明那一桌传来了怪叫声,紧接着是孩子们的哄笑。我忙跑去看,只见刘明正用手抓着碗里不爱吃的菜四处撤。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我很生气,狠狠地批评了他。可是没过一分钟,他又开始“故伎重演”。为了能让他好好吃饭,我拿出了孩子们最爱的大苹果贴纸:“刘明,要是你能认真吃饭,不影响其他小朋友的话,老师送你一张最漂亮的贴纸。”“好,那你要送我两个。”“没问题!”我想,这下刘明应该会乖乖吃饭了吧。然而,这次的效果并不好。在我给两个孩子添饭时,刘明已经把筷子当做了玩具,在桌子上敲了起来,让人看了哭笑不得。我无奈地说:“拜托你啦,宝贝,认真吃饭吧!”这句不经意的话让刘明的眼睛突然变亮了,“真的吗?老师!” “什么?”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你真的在叫我宝贝吗?”“嗯!”我猜出他的心思,“可是,做好宝贝不好好吃饭可不行哦!”“我会的!”结果,这天的午饭是刘明这段时间以来吃的最好的一次。
此后,在刘明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我总会轻轻地提醒他:“你可是我们班的?乖宝贝?哦!”刘明为此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渐渐的能坐好听课,能安静地吃饭,还能帮着老师做事情,进步很快。
我想,每一个孩子都渴望与教师亲近,哪怕是那些特别调皮的孩子。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变成孩子的朋友、玩伴,成为他们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有效。
快乐的传递
今天去户外运动时,我带着孩子排队从楼梯下去,想让他们去感受春天的气息。我们走在弯曲的小路上念着儿歌快乐的走着。这时,我发现地上有一滩水,于是我大声地提醒孩子们:“小心,地上有水。”我怕后面的小朋友没有听见,就重复说了两遍。没想到孩子们竟然心领
幼儿教育随笔 第40页 神会,一个接一个地向后面传递这句话直到最后一个孩子走过那滩水。。。。。。
我忽然意识到这个真实情景具有教育价值,便把这件事带给我的感动说给孩子们听,并给所有孩子一个小小的奖励,让他们知道自己做得很棒。接着,我鼓励他们说说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帮助别人,孩子们踊跃发言:“泽岩说我坐公交车时可以给老奶奶让座。”“添添说我可以帮助妈妈扫地。”“星星说我可以帮助爷爷浇花。”“隆隆说小弟弟没有玩具玩,我可以把自己的给他玩。”。。。。。。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我感觉到阵阵温暖,激动地向他们竖起大拇指:“你们知道去帮助别人,太棒了。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只要大家互相帮助,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作为老师,我认为有责任抓住生活中美好的细节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以帮助他们发展积极的情感。
老师的眼泪
我带的是幼儿园中班,小家伙们仿佛有无穷的精力。星期一的午睡时间,超超特别兴奋,就是不愿意睡觉。我看着他,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随即,泪水充满了眼眶。超超看见了:“老师,你怎么哭了?”
“我没哭。”
“没哭怎么眼里都是眼泪啊?”
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么会有泪呢?”
超超挠挠头:“是因为我不愿意午睡吗……对了,你刚才打了个哈欠,所以你流泪了。” “对,乖超超,观察的可真仔细。”我拍拍他的脑袋。为了防止他要问我为什么打哈欠会流泪,我赶紧先问他问题:“打哈欠是会流泪,你知道还有什么情况下会流泪吗?”超超兴奋起来:吃辣椒是会流泪;丢掉西奈的东西会难过得流泪;生病很痛苦是会流泪;哈哈大笑事业会流泪;做错事挨批是会流泪;还有妈妈看电视有时也会流泪……在我的启发下,超超说了许多不同情况下流的泪。
我又接着问他,喜欢什么时候的泪,不喜欢什么时候的泪?为什么?这下超超更有精神了。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他自己明白了该如何减少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泪,如,生病时要坚强,小伙伴之间要友好相处,没做错一件事,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说到这里,小家伙想起累了:“老师,你是打哈欠流泪的,打哈欠说明你困了,咱们睡觉吧!”“嗯!”在心底为超超懂事儿高兴的同时,我决定午睡后赶紧找资料查阅一下泪水的成因,以准备回答超超可能要提到的问题。
如此奶奶如此孙女
孙女的表现:我们班的虹虹是个很能干的女孩子,聪明活泼,上课很会表现自己。平时对老师非常热情,喜欢帮老师做事情。但是经常缺课,或者来了还要回去。
奶奶的表现:每天送来后要一直陪着,照顾孙女小便、喝茶、陪着做操,对老师千嘱咐万嘱咐。有时回去了半路还要折回来看看。
案例1:有一次,刚上课虹虹小朋友就要上厕所,我问她刚才让你们去小便你去小便了吗?她说没有,我就批评她:“以后下课时小便好,不要等上课了又要小便了。”然后马上让她去小便了。第二天我上晚班,我还未跨进教室,同事就告诉我有家长一直在等我,我很疑惑:教室里有老师在啊,我今天不带班,为什么一定要等我啊。昨天又没发生什么事啊!我走进教室一看,原来是虹虹奶奶,她说:“洪老师,我一直在等你,昨天佳虹要上厕所你不让她去,你以后要让她去……”我说:“我没让她不去啊,我只是提醒她以后下课时要小便好,上课小便这样的习惯不好。”她说:“她有病,医生说要随时随地去小便。”(只要佳虹又不对的地方总是因为有病 案例2:一天早上,虹虹奶奶对我说:“老师,我家虹虹要多喝茶,医生说的,上课时你也要经常问问她要不要喝茶。”我哭笑不得,这样的要求我真的无可奈何。
幼儿教育随笔 第42页 案例3:早上,虹虹奶奶把我叫出去,告诉我她今天晒了被子,要我收一下,我说好的。然后她又跟另一位老师说、跟实习老师说、跟隔壁老师说、跟门卫阿姨说、跟食堂阿姨说……收一条被子要叮嘱这么多人,而且要叮嘱好几遍。结果,还没到收被子时间,她又特地过来自己把被子收了。
我们的做法:
我经常对虹虹说:“你是能干的小朋友,看你做的多好啊?为什么你奶奶还要这么不放心呢?这样,你会越变越小哦!”她总是很高兴地符合:“是啊,我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都会做啦!” 在《快乐成长册》中向虹虹的父母交流了我们的想法:长辈疼爱孩子是必然的,但过分溺爱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小原听话了
小原小朋友是我班闻名的“新闻”人物,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他确实有不少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打人、抢玩具、欺负同伴、不爱学习、常搞破坏等等。尽管他父母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收效仍然甚微。通过多次与小原父母交谈,我了解到:他自小因父母忙于工作、学习,多数时间由外公、外婆带。两位老人对外孙宠爱有加,逐渐使孩子养成了“惟我独尊”的性格。了解了小原的情况后,我采取了很多方法对他进行教育,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直到有一天,我看一部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电视,发现电视剧里面有一个孩子,情形和小原差不多。开始老师也是对这孩子感到很头疼,但是老师对这个孩子采取了几项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后来孩子慢慢的变得纯善了。
看了以后,我试着用这个老师的方法来教育小原,首先就是:每当他对其他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时,我都会正确的对待他的这种行为,不一味的严厉批评他,而是慢慢的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从心地愿意控制自己的这种行为;其次就是:当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会耐心的帮助他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让他有想学习的愿望并对学习产生积极性;再就是:发现他有紧张、焦虑的情绪时,主动去关心他、安慰他、呵护他,让他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随时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和孩子们游玩;还有就是:尽量减少矛盾的教育方式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这样的教育后,小原现在不但很听话,而且还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看来对于特殊的孩子,只有采取适合他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案例:在我走入这个班的时候,超超也同时进入了这个班级,对于这个孩子自从我进班后却从没让老师省心过。他性格倔强不受任何人控制,而且常常欺负小朋友,多次批评却不见任何效果。就在老师最头疼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放晚学了,有些幼儿还在位置上画画,超超不肯画画,还烦着小朋友,孩子们都不理他,超超的表情上露出生气的样子。突然,他张开嘴巴从里面吐出大大的口水,吐在小朋友的衣服上。顿时,幼儿大叫,我马上走了过去,超超显然好不知道自己错了还拼命的笑,而且同时最尴尬的事是当时有很多家长在场,他们正看着老师怎样来处理这样的事情?于是我一把把他拉入办公室,此时超超的妈妈来到了班上,我跟他妈妈讲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他妈妈也很无奈,孩子确实对妈妈的话也不放在眼里,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以那种正确的方式来教育他呢?
经过晚上的批评后,第二天他来的特别的迟,而且是他妈妈硬拖着来幼儿园。超超看到老师后看的出来那时他心里特别反感,有小朋友去拉他,他竟然还想咬小朋友,我利马走过去打了个手势叫他妈妈赶快回去,他妈妈非常的配合匆匆就走,我把他拖上楼梯,超超不肯配合,我费了很多力气才把他拖进办公室。我问他:“你想干什么?”他竟然说:“我想玩滑梯!”我问他:“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此时,超超才对我说了实情:原来在上幼儿园之前,他妈妈告诉他来上这里的幼儿园后可以每天每天可以玩滑梯,想玩就玩。在我知道后我才恍然大悟最近几天来阴雨连绵,确实已经很久没有带幼儿下去玩了,这个是与他妈妈的话相矛盾的,难道这就是造成孩子行为偏差的真正原因吗?我抓住这个这个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我问他:“你看看外面的天气怎么样?他告诉我:“很暗!”我又问他:“你认为在这样的天气下玩你会感到怎么样?”他又告诉我:“不舒服,有点冷!”那么,我又说:“你感到在太阳公公下面玩舒服呢还是在阴冷的地方下玩舒服呢?超超看了我一下说:“在太阳公公下面!”我紧接着:“那外面有太阳公公吗?超超告诉我说:“没有!”那小朋友可以去玩吗?玩过了都感冒怎么办啊?你愿意到医院去吗?超超用力的摇摇头。说完以后,我答应了他等到天气好的时候我带他一个人去玩滑梯,但他也必须答应我一件事:向吐口水和咬过的幼儿道歉,他真的怎么做了,我也兑现的我的诺言。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说他是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好孩子,这样也是“乖孩子”的表现。渐渐地幼儿们也给了他很高的评价,超超拥有了许多好朋友,小朋友都愿意跟他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同时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而超超呢成了老师的“小帮手”,做事总抢在前头,他不再吐口水和咬小朋友。
在今年开学时,老师要求每个小朋友带自己的照片,他忘了迟迟不肯进教室,最后还是他妈妈转告了他的话:“我没带照片,怕老师批评我!”我马上走出教室去寻找超超的身影,超超看到了我向我飞奔而来跑入了我的怀抱,孩子用温暖的手抱着我,我当时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瞬间的辛苦和劳累都化为乌有,心里只有那一份感动!
反思: 我想:对于孩子的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是看的比较重要的,同时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处于中班的幼儿他们已经有了分清是非观念的概念,而且对成人的话具有一定的理解力,家长们千万不要让孩子去做某件事时却为了达到你个人的目的而去欺骗他,搪塞他,而当孩子发现事情跟大人的话有出入时,有些任性倔强的孩子会做出行为偏差的事情,(如:打人、咬人等事件)当事情发生时作为家长的你能全怪孩子吗?孩子他也有知道实情的权利。超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妈妈为了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就欺骗他上幼儿园可以每天每天玩滑梯,当孩子入园后发现幼儿园除了玩滑梯外,更多的时间是开展教学活动和生活环节,这是跟他妈妈的话相违背的。因此,心里产生了反感,而他的情绪却无法宣泄,从幼儿本身角度想从无法控制的情况下甚至是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都是在正常行为范围内的。为了避免打人、咬人等事件的发生,我认为家长是正确做法:讲出幼儿要上学的必要性,上学后我们会遇到的一些事情告诉他都是快乐的,并让幼儿自己去体验回家后告诉妈妈,同时产生他对上幼儿园的好奇感和探索感。要将他的情况如实反馈给老师,在家园合作的共同努力下让我们的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喜欢上老师。在这里我们呼吁家长:“让幼儿远离善意的欺骗,给孩子正确的教育,让我们共同烘托出明天的太阳!”
总之,在教育生涯多年的我,幼儿每一次进步或每一次成功都深深感动着我,我想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他们最不会伪装自己的情感,跟孩子在一起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会珍惜这段时光,珍惜每分每秒的感动,深刻认识到“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
用心关注孩子
诺诺已经6岁了,可是每逢过完双休日回来,情绪都很不稳定,哭闹不止。诺诺的爸爸妈妈很疼爱诺诺,对孩子的教育也格外上心。但是孩子太胆小了,从来不敢在许多人面前讲话,见了陌生人就躲。
我发现诺诺特别聪明,学知识快,于是就请她帮助学习慢的小朋友,请她带小朋友们读故事,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老师还经常请她当小助手,发放餐具、检查衣服、擦桌子等等。渐渐地诺诺变得开朗了,自信心也增加了。每天主动帮助小朋友,监督动作慢的小朋友,经常骄傲地对爸爸妈妈说:“我是小老师!”
诺诺是心灵脆弱的孩子,对待这样的孩子,首先要多关注他,每天多给她爱的提示,比如一个拥抱,一个眼神;多给她表现的机会,帮她建立自信。只有在爱的环境里,脆弱的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汤洒了
中午吃饭时,小朋友都很安静,忽然不知谁大声喊道:“老师,某某的汤撒啦!”一双双眼睛都看着我,好像在看我怎么“处理”这件事,洒汤的宝宝则用紧张的眼光看着我,任凭那汤流到身上,也没起来,我怕烫着孩子连忙说:“宝宝,快站起来!”而她仍然没有反应,于是我赶快将她拉开。
这时我心中有说不出来的一种感受,有些孩子看着汤被打翻,连最起码的自我保护都不会。同样的情况在家里肯定也会发生,只是这些都被父母“承包”了。
因此,餐后我特意组织幼儿讨论“饭被打翻后,该怎么办?”使幼儿认识到事情发生后,首先要自己想办法,饭很烫时应马上站起来,或把两腿分开离开座位,再寻求帮助,最后把桌子擦干净。
老师和家长不能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承包者”。要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不能事事都要靠家长或老师,没有人能帮自己一辈子。
教育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幼儿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老师和家长不能太娇太惯孩子,要多给孩子一些引导,多给他们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
一、 改变家长观念:
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要改变家长的观念。利用家长会做宣传和教育,让他们明白,对孩子过分溺爱,会使孩子缺乏自理能力。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不受累,什么都不让孩子学着做,哪怕孩子自己能干的事也舍不得让他做,帮他穿衣服,喂饭给孩子吃,有的孩子边吃边玩,家长还要追着孩子喂,......都会使孩子缺乏自理能力。
幼儿教育随笔 第47页 建议每个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设立一个劳动阵地,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意识地创造孩子学会自理的机会。在让孩子做事之前,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做个示范,再让孩子自己去做。当孩子做事出现错误时(比如收拾桌子,可能会摔碎碗、盘子),要肯定他的行为,鼓励他,让他继续努力。
定期和家长交流和探讨,了解孩子们的表现和进步。
诗歌提升。如:《每天进步一点点》:
小朋友,要自理,日常生活靠自己,饭前便后要洗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 小朋友,要自理,在家不当小皇帝,不让大人来代替,家务劳动多参与,自己的东西自己理。 小朋友,要自理,再困也要早起来,准时上学不迟到,读书写字和学习,紧跟大家不落后! 小朋友,要自理,轮到我当值日生,垃圾分类放整齐,辛勤劳动人品好,好逸恶劳太自私。 每天进步一点点,长大才能有出息。
给每个孩子安排劳动岗位,轮流值日。有时,孩子留下来做值日生,有的家长看不过,就想自己动手帮孩子完成值日任务。这时,我就阻止他们,不让他们代劳,告诉他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孩子才会长大。
在班内、年级内开展各种活动: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如照顾娃娃,给娃娃穿衣服、裤子,系扣子、解扣子,梳头、洗脸、擦脸等);开展各种比赛(如折红领巾、整理书包、脱鞋子、穿衣服等),优胜者可以获得“自理星”的光荣称号;
通过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其中的快乐,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可以学着做,要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要学着在家里设立自己的劳动岗位(如洗碗、扫地、擦桌子、叠被子……),即使爸爸妈妈舍不得,可能会说:?去做作业吧,家里的活儿不用你干?,也应该坚持说:“我是家里的一员,干家务也有我的一份!”这样,才能学会自理。”
通过家校互动,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假以时日,只要持之以恒,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告别依赖,学会自理。
老师,你像妈妈一样
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为了避免孩子在睡午觉的时候感冒,每天午觉我都会要求孩子们将手脚放在被子里,然后在为他们盖好被子。可有的幼儿你刚给他盖好,等你一转身他又会把小手伸出来。为此,每天中午即使再累、在疲倦我也只能眼睁睁的看者他们入睡,随时准备为他们盖好被。
今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再次来到熊远沛小朋友身边,只见他大眼睛紧紧闭着,可是小手、小脚却都已伸到了被子外边,我俯下身,轻轻的将他的小手、小脚放进被子里并扎紧。正当我准备起身离开时,他的大眼睛却睁开了,见此情景,我摸了摸他的头,假装生气的说,“你看,今天老师都给你盖几次被子了,在这样,老师就不喜欢你了”说完,又帮他扯了扯被子。“老师,你盖被子的时候,像妈妈一样,我喜欢你”熊远沛小朋友眨着大眼睛小声的说。我微微一笑,示意他闭上眼睛快快睡觉。看着他可爱的小脸,此时,我感到一股暖流顿时流遍全身。所有的累,所有的疲倦瞬间化为乌有。
付出就有收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收获的可能不是名也不是利,但只要真心付出,我相信就一定能收获孩子们甜美的笑、纯洁的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像“妈妈”一样,无怨无悔的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帮助欣欣树立信心
观察对象:欣欣 女孩 6岁
观察原因:
幼儿教育随笔 第49页 欣欣是个聪明的女孩,在家里她能说会道,她的动手能力也很强,三下两下就能做出一个别致的手工作品。但自从升入中班以来,她的表现变得很不稳定。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老是走神或与小朋友讲话。在平时和小朋友的交往中也显得很孤僻。原先她在集体前还能较大方地表现自己,但现在总是扭扭捏捏。有时,老师故意为她制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她却害羞地不说话或随便草草了事。
怎样才能帮助欣欣树立信心,使她成为一个大方的孩子呢?
措施与效果
1、在日常生活中,凭借姑姑(我姑姑是欣欣的邻居)建立起的亲切感,我和欣欣走得很近,经常与她聊天,鼓励她改掉进餐慢、上课不专心的缺点。我还在班里帮欣欣树立形象,突出她在插塑、手工制作方面的创造力,鼓励大家向她学习,使欣欣在集体中的人缘得到改善。
2、我还对自己进行自我反省,以前是否在无形中给欣欣造成了压力。也许,老师过于明显地帮助她制造机会反而使她感受到了很大压力,使她在机会面前胆怯了。另一方面,老师太急于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孩子的现状,这也是违背常理的。
3、接着,老师调整心态,改变方法,在不知不觉中让欣欣重建信心。我不再“故意”制造机会,而是很“自然”地提问她,也不再加重赞扬的语气,而是很公正地给予评价。没有了老师刻意的关注,欣欣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了,愿意给小朋友唱歌、讲故事了。
对于孩子的某些变化,作为老师,应当立刻关注到并马上了解变化的原因,再对症下药。欣欣是个内心敏感的女孩,所以对老师刻意营造的机会有点无所适从,于是老师马上调整策略,不再让欣欣觉得老师特别对待她,让她在自然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正确让中班幼儿学会分享
和中班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我觉得我很幸福,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幼儿经常会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我发现汤鹏飞小朋友在区角活动里玩耍时,经常和大家闹得不愉快,不是哭就是大闹一场,老师怎么调节他都不高兴,问了和他在一起玩区角活动的小朋友,他们告诉我说:“汤鹏飞抢玩具,他不给我们玩,东西都拿在自己手里,我们大家都玩不到了。”还有一个最小的小家伙告诉我说:“老师,我都喊他哥哥,他都不给我玩还打我呢。”听了孩子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他把玩具都揽到自己手里,不愿意和大家交流和沟通。这样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我看了看了坐在旁边小椅子上的涛涛,还在那里张着嘴巴大哭,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蹲下来问:“汤鹏飞你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玩得快乐吗?”(快乐)那你快乐吗?(我不快乐,他们都不给我一起玩,还要我手里的玩具)汤鹏飞你看一看,你的几个小伙伴们在那里干什么呢?他告诉我说:“在那里说话呀!”他们有东西玩吗?没有(这时他低下头),看着自己口袋里的玩具很不高兴,我想请你把你口袋里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吗?他说得时候,自己还是低头。这时我对着其它的小伙伴说:“瞧,汤鹏飞现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们高兴吗?高兴!其它几个孩子一起回答我,这时的他愿意把自己拿的玩具,分给其它小伙伴们玩了。
事后,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利用汤鹏飞的这件事,把他请到我的故事中,这样让他在听故事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最后,小朋友知道汤鹏飞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和同伴们一起分享玩具,我问其它幼儿,你们愿意和他一起做游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汤鹏飞的小脸蛋上也有了微笑,这时,我们一起唱了《找朋友》这首歌,有很多孩子都愿意主动地去与他做好朋友。
我利用故事把这件事说给大家听,让孩子知道会分享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不愿意和伙伴分享玩具,会得到大家的排斥。还运用了《找朋友》这首歌,让小朋友知道周围的小伙伴都有同情心、爱心。当你孤独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时主动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玩,这样对培养他们分享玩具时,有很大的好处。
不该有的压力
下午,我复习了上午刚学的故事、成语和歌曲,孩子们表演地很开心。等我把练习本子发下时已经到放学时间了,我告诉他们可以把本子带回家完成。陆续有家长来接孩子,倩倩妈妈也进来了,看见女儿还没做好就显得很不高兴。倩倩马上跟妈妈解释:“妈妈,老师刚把本子发下来,不是我做得慢。”倩倩妈妈说:“那人家小朋友为什么都做好回家了?”我走过去告诉她:“倩倩说得没错,其他孩子是把作业带回家去了。我不要求今天交起的,可以回家慢慢做。”听了我的话后,倩倩妈妈没有再责备女儿,但是要求她完成才能回家。
过了一会儿,佳懿小朋友的爸爸也来接孩子了,他看了女儿的作业后拿起橡皮把女儿快要完成的作业全都擦了,要求她重做。佳懿伤心地哭起来,不愿重写,他爸爸硬是逼着她重写。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可以理解,但是所谓“赢在起跑线”也不是这般“起跑”啊。有些家长把一些硬知识看得很重,如写字、算术等,其实孩子的骨骼还没发展到握笔写字的精细阶段,孩子写字的手指力量不足所以会整个手臂都用力,这样更加累,而且一旦养成握笔姿势不正确,后来很难改正过来。这一点是小学老师最头痛的事,所以他们一直在呼吁“幼儿园期间应多识字少写字”。但我们的家长过于着急,把短期显现的成绩看得很重,像“良好习惯的培养”“独立能力的培养”“观察、探索”……这些对孩子终身受益的教育看得很轻。
家长过早给孩子施加不该有的压力,希望孩子学得好,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像倩倩的妈妈如果长期这样对孩子,孩子就会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反而会产生厌学心理。像佳懿爸爸这样过于苛刻地要求女儿,不仅抹杀了孩子的自信心,更浇灭了孩子对汉字的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本来就应该在蹦蹦跳跳、快快乐乐中度过每一天。为了迎合家长、迫于小学入学考的压力,我们已经无奈地增添了许多不该在幼儿园出现的课程,孩子们已经学得超负荷了,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再往他们稚嫩的肩膀上增加压力。想想我们自己儿时无拘无束的童年,再来看看现在的孩子,物质丰富的他们比我们那时快乐吗?……该给孩子留下怎么样的童年回忆呢?
教育保护:从这里开始
一位青年教师在组织大班数学活动时,要求幼儿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答案是正确的,举左手表示答案是错误的。突然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哪是左手,哪是右手?”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但见老师在一刹那的惊讶之后,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幼儿的笑声对提问的孩子说:“请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教师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又说:“孩子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产生这种暂时性遗忘。据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次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姓名。”紧接着,教师走到提问孩子的身边说:“老师很佩服明明小朋友,哪是左手、哪是右手的问题都敢提。敢于提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品质。我相信有这种学习品质的小朋友一定能把数学学得很好。来伸出你的右手,我们握小手。”
无疑教师的处理是科学而富有人性化的,既保护了提问孩子自尊心,又激发了全班孩子的积极性。“哪是左手,哪是右手”的问题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耐心解答,那还有什么问题不敢提呢?
“保护是幼儿园教育的主题”。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比较多的是关注幼儿的身体,而忽略了对幼儿心理的关注、对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的保护。教育保护,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幼儿教育保护,请从善待“哪是左手,哪是右手”开始!
座位
吃饭的时间到了,孩子们纷纷端着自己的小凳子准备围着桌边做下。“老师,有人打架”。我赶紧寻声望去,只见刘佳佳、李佳文两个小朋友正端着凳子在那你挤我,我推你。我走上前刚要开口,刘佳佳就抢着说,“老师,是我先坐在周娜旁边的”“老师,我跟周娜是好朋友,我每次都跟她坐在一起”。李佳文也跟着说。在看看餐桌上其他的小朋友,胆小的、性格内向的坐在那一言不发,而胆大调皮的几个几乎从桌子这边爬到桌子那边在那肆无忌淡的疯狂。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何不将幼儿的座位固定下来?说做就做,综合前一阵幼儿在一起的情况及性格的不同,我在安排坐位时,力争做到合理搭配。如爱说话的不坐到一起、吃饭慢的不坐到一起、喜欢疯狂的不坐在一起、爱撒饭的不做在一起、、、、、在我的安排下,孩子们很快坐到了指定的位置。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但每到吃饭时间,孩子们都能端着小凳子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抢座位的没有了,疯狂打闹的少了,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大多数幼儿比以前吃饭快些了、多些了,可桌上撒的却些少了。
谁撕坏了书
最近,我们班上“图书角”的图书又撕坏了不少,我们两个老师为此想了许多办法,整天在孩子面前嘟囔:在看书的时候一定要爱护好图书,不能撕书,不能在书上乱画啊……可效果并不明显,也并没有阻止孩子们撕书毁书现象的发生。
今天下午,我组织孩子在“图书角”看书,这次我只让孩子们看那些被撕破的图书。破书发下去不一会儿,孩子们便一个个愁眉苦脸地来诉苦了:“老师这本书的小动物都撕没了!”“老师这本书没有封面”!“老师这书都破了,不能看了!”我装着大惊小怪地问:“哎呀,是谁把这好好的图书撕成了这个样子了?听,图书都伤心地哭了?”孩子们都说:“不是我!”“不是我!”……我接着
幼儿教育随笔 第54页 问:“这不是咱们中(3)班的图书吗?只有咱们班的小朋友天天看它们呀!那谁给我们撕坏的?”孩子们都不说话了,只是互相看来看去,好象意识到这是他们平时不爱护图书所带来的后果,我趁机又向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如何爱护图书的教育。还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修补图书”的活动。这以后,孩子们破坏图书的现象少了。我们班的书不再象以前破得那么快了,而且孩子们看完后会把图书轻轻放在小书架上。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撕书,还提醒他要爱护图书。
受伤以后
前几天,小朋友刘鑫琪在家不小心割破了手指,来幼儿园后被细心的悦悦发现了,她便拉着成风的手问长问短:“琪琪,你的手怎么了?”于是,琪琪便将自己受伤的过程告诉了大家。 过后,我组织幼儿讨论“怎样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孩子们有的说:“看到刀、剪子要离得远点,以免伤害到自己!”有的说:“危险的东西不能碰,自己保护好自己,不能自己插电视。”我趁势问道:“如果发生了意外,小朋友要怎么做?”“马上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带我去医院!”“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就打120!”我又引导道:“现在,成凤因为受伤可能有许多事情做起来会不方便,那该怎么办?”“帮助他!我可以帮他洗手!”“我给他喂饭!”……
经过讨论,孩子对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爱和同情心。幼儿园的年龄小,还不懂得保护自己,教师必须时刻提醒并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常识,使他们遇到危险能冷静处理,避免遇到伤害。
改变孩子们吃饭的小伎俩
“吃饭咯、、、、、”,如今,每当生活老师开始摆桌子,我就能听到有孩子在那高兴的叫喊,
幼儿教育随笔 第55页 看到其他的小孩子端着小凳子积极的走向桌边。它让我感到吃饭对他们来说不在是一件难事,此时的他们是高兴的愉跃的。
回想开学初孩子们吃饭的情景,一看到摆桌子,就能听到有孩子叹息:“哎呀,又要吃饭”,而个别幼儿更是无动与中,坐在那儿等老师去催。是什么让他们有了如此的改变,静下心来想想,生活中我主要坚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 做好餐前的宣传工作。如可以向幼儿介绍今天的菜名,吃了它有什么好处,如果挑食不吃又会带来哪些危害等。
二、 及时鼓励,随时对进餐中的幼儿进行表扬。如某某小朋友吃饭不讲话,碗中的饭都快吃完了,真棒!某某小朋友不仅饭吃的快,而且桌上一粒饭也没掉,真不简单!
三、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进餐时有的幼儿表现出不想吃饭等,此时,老师需问明原因后,根据情况指导幼儿正确就餐或者端着小碗喂孩子几口在让孩子自己吃。而不能因为孩子没闹,就不闻不问。
四、 充分利用幼儿想当“官”的心里,激励、诱惑幼儿努力做到最好。每餐饭前,我都要从班里挑选出两名吃饭不挑食、而且吃的快的幼儿当小班长(一男一女),如让他们给小朋友发擦嘴的毛巾、给其他小朋友端饭等。别看他是一种“苦力”,可孩子们却很乐意,都争着抢着想当这个小班长。因此,吃饭的速度、质量比以前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这些看似都是不起眼的“小伎俩”,可孩子们的行为却在这些“小伎俩”的影响下、熏陶下而慢慢改变着。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想,只要不断努力,针对问题多想一些“小伎俩”,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又何愁改变不了孩子们的不良行为习惯。
小诺为何不想上幼儿园
幼儿教育随笔 第56页 这天早上,小诺由妈妈送往幼儿园.可才到大门,就怎么也不肯进幼儿园了.由于妈妈着急着上班,就叫来了小诺奶奶.可他还是说什么都不肯进幼儿园.奶奶再三催促,不料,小诺居然咬了奶奶一口.这举动让所有在场的人吃惊.一向对小诺疼爱有加的奶奶,这时也有生气.狠狠的教训了他.我们只好将小诺强行抱往教室,并耐心的与他交谈.
小诺为什么这么不愿意上幼儿园呢?我们2个老师都找他谈过,也分析过原因.但始终都找不到正确答案.过后的日子了,我们特别留意小诺.渐渐,我们发现,如果早上上学时,家长没有把他送进教室,送到教师身边,而且教师没有和他交流,他就老大不愿意上学.如果当时的教师,亲切的挽着他的手,再和他说说话,或者摸摸他的头,他就会很开心也会很有礼貌的和家长道别.湖货,小诺不想上幼儿园的原因,就是觉得他自己不被足够的重视
由此,我们会更重视接待工作.每天早上,我都会和孩子亲切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没有被遗忘,是个被重视的孩子.也让许多内向,腼腆的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在工作之余我品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觉得看这本书犹如享受一杯香茗,越品香气越浓。苏霍姆林斯基在《建议》一书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大量的教学事例阐述了自己的教学思想、观点和方法、经验,这些对我们教师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三点:
首先是尊重——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如“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指出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折射出了关心尊重孩子的理念;“这是其教育思想的主流,也是教育思想中的宝库。
二是科学的方法——《建议》一书中不仅仅有抽象的教育理论,而且有生动的实际事例,读此一书,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合着,书中的关于教育教学的科学的方法令我们
幼儿教育随笔 第57页 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三、个性化——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建议》一文中处处闪烁着这一体现教育真谛的人文教育思想的光辉。本文主要从这几点出发,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结合高中语文教育的实际,进行浅显的分析。
那么,一名幼儿教师,又该如何读懂孩子这本书呢?
一、别用成熟的眼光看孩子
人们常把孩子比喻成一本有趣的书,这本书中有许多是成人不了解、不在意的故事,这些故事折射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各种美丽色彩。若你用成熟的眼睛看孩子,只会看到天真幼稚;用世故的眼光看孩子,除了发现缺点,恐怕很难理解童心的纯真。
奇特的石头,一根废弃的小木棍都能让他们浮想联翩。翻看着这些“宝贝”,孩子们往往能讲出有关它们的一连串故事:小石头是天上的星星掉下来变成的,糖纸是白雪公主美丽的裙子,小木棍是孙悟空的金箍棒……既然幼儿能在想象中得到了情感上的快乐和满足,我们凭什么可以理直气壮地随意处置他们的心爱之物呢?仅仅是因为这些东西防碍了课堂纪律,还是在我们眼里,这些东西根本是不值一文……
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训斥;多一份欣赏,少一份权威。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沟通,为幼儿创造健康成长的宽松氛围。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人都说孩子小,其实人小心不小,你若认为孩子小,那你比孩子还要小。”
二、看到了黑点,更要看到珍珠
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渔夫从海里无意中捞上来一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不胜欢喜。但他很快就发现这颗珍珠上有一个小黑点,渔夫想去掉黑点,使之看起来完美无暇。然而等他剥掉一层后,黑点还在。等剥完后,黑点不见了,珍珠也没有了……
幼儿教育随笔 第58页 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印记,他们的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把班上的孩子进行比较:学习认真、行为习惯良好的幼儿常常能得到鲜花和掌声;那些调皮捣蛋,生性顽逆之徒就成为反面教育的典型,重复着惩罚———犯错———再惩罚的怪圈。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受到惩罚时会变得沮丧,受到奖励时会更积极、更主动,更有自信。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将原有的消极惩罚变为积极的鼓励,这对孩子无疑是件快乐的事情,对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也许你看到的还是沙砾,但沙砾当中也许会有珍珠;也许你看到的是黑点,但黑点遮挡不住珍珠的光彩。每个人都是一颗珍珠,每颗珍珠上也许都有一个黑点。作为老师看到了黑点,更要看到珍珠。
三、给予幼儿探索的机会
幼儿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认为“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就是对孩子负责:孩子不会吃饭,老师喂;孩子不会折纸,老师帮他做;孩子不会……殊不知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独立探索、创造能力的发展,剥夺了幼儿自我成长的机会。
“请你试一试,你一定能画出和别人一样美丽的画;请你试一试,你一定会……”我惊奇的发现,在试一试中,孩子们不再害怕面对失败;在试一试中孩子们学会了自己摸索;在试一试中孩子们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树有树的美,花有花的美,草有草的美,万物皆成其美,人作为万物之灵,更是如此。生命本身没有优劣之分,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会期盼教师鼓励的目光、阳光般的赞美和灿烂的微笑。
看来,要想真正读懂孩子这本书,就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读懂了孩子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