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独立能力 品质培养 工作实践
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些空闲来自由安排。人的独立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和锻炼出来的。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都想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世界,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独力能力呢?
一、珍惜孩子的自我独立意向
心理学家指出:当儿童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儿童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儿童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其独立性不断发展。
孩子在两岁时,就有了自己进餐、喝水、穿衣服的愿望和能力,在3岁时就可以独立进餐、穿衣服。在生活中,我们要少包办多指导,让儿童多动手,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他们进入儿童园之后,小班的儿童开始吃饭会掉饭粒,甚至会弄到满桌满地都是,我们不但不能指责孩子,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要有耐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要鼓励他们一次做不好,做多几次总会有进步。我们要针对性地让儿童玩一些游戏,加强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及肌肉的灵活性。比如:舀豆游戏,还可以用硬纸皮做几个挖开嘴的小动物,让儿童喂小动物吃豆。在游戏中孩子掌握了喂食的技能,也给自己进餐时增强了信心。这样,就能很好地强化儿童的自我独立意向,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独立能力。
二、为儿童创造自我独立的条件,让儿童自主选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儿童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真正让儿童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当孩子在早晨起床时,可以教孩子自己洗脸。小班儿童喜欢游戏,我们可采用游戏的口吻说:“今天妈妈要和宝宝比赛,看谁把脸洗得又快又干净。”
早晨来园,我发现我班的王浩宇总是让妈妈背,我要求以后来园要自己走,并在课堂上以儿歌的形式告诉儿童,小鸟自己飞,小狗自己跑,小朋友自己走,从而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当孩子对某些小动物产生兴趣时,我们可以让儿童负责喂养小鱼、小猫、小鸟等,让儿童知道这是他的宠物,以后就靠他喂食、换水。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做起,让孩子在做事情中,享受“独立”所带来的乐趣。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要让儿童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尊重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探索的兴趣,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良的性格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懒惰。长此以往,儿童懒于动手动脑,不愿独立思考。所以,成人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学会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儿童在独立的基础上创造能力才会不断发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往往儿童遇到问题缺乏思考,如我班的静伊小朋友遇到问题爱哭鼻子,老师每次都教导她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其实事情很小,后来,她再也不哭了。
四、注重家园沟通,强化家园要求及评价的一致性
儿童园和家庭都是孩子成长的场所,教育要求的一致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儿童园老师要求小朋友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后家长不要替孩子做。要反复强化,形成巩固联系,只有孩子在园在家的行为习惯一致,得到了统一的评价标准,才能促进形成独立的能力。
我班的多多小朋友,在家人心里如掌上明珠,放在手上怕摔了,放在嘴里又怕融了,什么事情都做得无微不至,导致多多在班上的表现是适应能力差、依赖性强、做事情很被动。当其他小朋友搬椅子找位置坐时,他常是搬着椅子站在那里,不知如何去找位置。为何个别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归根到底是家长包办太多,没能好好地配合老师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幼教圈QQ公众号
- 下一篇:怎样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安全的行为方式
- 上一篇:优化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