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儿童养成自立、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也能养成关心他人、同情他人、服务他人的社会心态与行为,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分享性的教育活动,这可以为儿童提供交流的机会,促进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引导儿童从关心身边的事开始,逐步学会合作、分享和协助,从而提高其亲社会行为的水平。
一、优化家园环境,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
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当一个人心情愉快的时候,更容易做出利他行为,儿童在情绪良好的时候也更乐于做出友好举动。因此,不管家庭、儿童园或社会都应该给儿童提供一个优美、清洁的环境,使儿童感到舒适、愉悦,从而增强其亲社会性。我们不但应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鼓励儿童与环境积极互动,还应为儿童创设一个接纳、关爱和支持的精神环境。
1.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在外在环境的创设上,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设立开放、自主的活动空间。丰富的物质环境能充分支持儿童的自由自主的活动,也可以避免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相互争执,这对于喜欢模仿同伴的儿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2.宽松、接纳的精神环境。精神环境比外在的物质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更深刻和持久。首先,教师应与儿童建立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其次,家长与儿童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最后,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让儿童感受邻里间的和睦、社区的精神文明、家乡的文化等,激发儿童爱家乡、爱自然、爱社会的情感。宽松、接纳的精神环境最直接和显而易见的意义是能赋予儿童一个良好的社会界定,给他们一个积极的“他人眼中的自我”,使儿童积极、自信,有利于其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二、挖掘生活素材,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
生活教育,即生活与教育的结合,是生活对教育的影响。同认知教育相比,社会性教育更具有贴近生活的特征,它不像认知教育那样脱离生活进行。亲社会教育需要教师在大量的生活细节中,将与某种生活内容或生活方式相应的社会性目标结合进去。
儿童园是一个集体,细心的教师可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挖掘的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贴近儿童生活的社会教育,能使儿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真正意识到生活中的好与坏、善与恶。同时,教师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高度关注,能使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影响,在班级里形成积极的、良性的循环,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三、利用移情,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移情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一种旨在提高儿童善于体察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从而与之产生共鸣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培养儿童理解和认识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儿童自发做出亲社会行为。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为儿童提供移情线索和情感信息,使他们能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愿望,理解他人的处境,从而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和亲社会行为。
四、利用榜样,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学习和形成,主要是通过观察性的学习和模仿达到的,所以,榜样是很重要的。教师和家长应以身作则,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熏陶儿童。我们可以在儿童面前经常表示对长辈的关爱,对有困难的人提供尽可能的帮助等。成人行为的榜样对儿童的激励作用远大于言语指导的刺激,在榜样的作用下,儿童很容易产生亲社会行为。当儿童执行了利他行为,成人就应及时强化,使儿童获得积极反馈,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意识,从而有效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和巩固。
五、利用游戏,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是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有效手段。儿童在游戏中需要相互适应,服从共同的行为规则,从而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学会与别人交往的正确方式。游戏为儿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机会,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有助于我们了解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指导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总之,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和谐的社会,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对其社会性的发展有关键性的作用。为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有责任让儿童学会爱、懂得爱、付出爱。让我们为这个目标共同努力吧!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幼教圈QQ公众号
- 下一篇:如何培养儿童的独立能力
- 上一篇:浅析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前书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