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晚上幼儿园的弊与利
从宝宝的能力发展来看2~4岁是入园的参考年龄。无论是在2岁以前还是在4岁以后送幼儿园,对宝宝的生、心理发展都有一定的正面与负面效应。
2岁以下
正面效应:适应速度比较快。
因为2岁左右的宝宝主动探索的需求非常大,幼儿园提供的非家庭之外的探索环境,通常能科学合理地满足宝宝的探索心。
负面效应:容易造成宝宝与妈妈的情感疏离。
因为2岁左右是母子分离焦虑期。如果亲子关系奠定得不是很好,宝宝会出现非安全依恋行为,影响今后情商的发展。
4岁以上
正面效应:有渴求同伴的行为出现,且主动性增加。
负面效应:很多事情不受成人意识的控制,很难接受新事物。
因为3岁以前是无意识接受心理,是全心理的接受,3岁以后主动性增加,形成了自我封闭的小世界。而且入园晚的宝宝自理能力很弱。
朱老师的温馨提醒
无论是因为觉得无力承担教育责任,还是因为工作太忙,分身乏术,在宝宝2岁以前就送入了幼儿园,最好都能采取以下方式来弥补由此带来的分离焦虑:
1.如果因为工作繁忙必须送入幼儿园的话,要在宝宝入睡前两个小时做充分的亲子沟通,透过亲子阅读,做做亲子游戏,增近亲子关系,让宝宝得到来自家庭特别是妈妈的关怀,让宝宝的情感得到平稳过渡。
2.如果觉得没有能力执行对宝宝的能力发展照顾,可以选择机构教育,譬如早教机构,帮助妈妈学会带宝宝的方法,而不要单纯通过送入幼儿园的方式来解决对宝宝能力开发的工作。
小宝宝适应快是正面效应,但因为很早和妈妈有分离,会导致不安全依恋情绪的上升,影响良好情商的发展,所以不赞成2岁以下的宝宝进幼儿园。
作好充分准备让宝宝尽快投入新环境
宝宝入园恐惧探究
通常幼儿园给宝宝的感受无非有两种:恐惧和欢喜。妈妈们会不解:同样年龄的宝宝为什么进入幼儿园后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呢?事出有因,造成宝宝恐惧幼儿园的原因有:
1.家庭给予宝宝的温馨过了头
因为溺爱,所以宝宝对自己的行为能力约束得特别弱。一旦被纪律约束,会非常痛苦,因为和家里环境会有不同。
2.生活环境比较杂乱
生活环境的整齐度可能不够,宝宝在随意环境下已经习惯了。到了幼儿园物有定位的环境,固定位置吃饭、盥洗等,会很慌乱。
3.经常向外跑
因为爸妈工作的原因或者生活优越,国内国外到处跑,3岁以下的宝宝向外走唯一体验到的是奔波的生活方式。爸妈给他的呵护会更多,形成的生活秩序和常规极其不规律,都会影响生物周期和良好的生活规律的形成。
4.生活环境单一
宝宝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可能只是爷爷奶奶,即使是外出玩耍,也会拉着宝宝的手,所有活动都是围着大人转。
7大入园准备
进入幼儿园对宝宝说是一个必经的生活过程。帮助宝宝营造物有定位的环境,建立规律的生活周期,会降低入园后的焦虑,提高适应能力。以下7个准备,至少提前半年做:
1.心理训练。带宝宝参观幼儿园,看到其他小朋友怎么玩,让宝宝熟悉幼儿园环境;把去幼儿园当成好玩的事情,从积极的角度渗透幼儿园的概念;家里做些幼儿园的模拟游戏;鼓励宝宝主动去交新朋友,和朋友分享。
2.睡眠训练。事先了解所要送幼儿园的作息规律,了解大生活周期,每天带宝宝进行家庭的训练。
3.吃饭训练。鼓励自己吃;限定宝宝吃饭的时间,不要太慢;固定吃饭地点;不偏食不挑食。
4.如厕训练。自己能穿提裤子;定时排便。
5.穿脱衣。
6.表达能力。不舒服、想喝水等会表述出来。
7.其他预备。如在宝宝喜欢的物件如书包或玩具上绣上宝宝的名字,会让宝宝感觉有陪伴。带上适合在幼儿园里穿的衣服,背带裤、长筒袜、裙子等不好穿脱的衣服不要带。选择比较舒适合脚的鞋,在鞋上做记号。挑选2~3个体积比较适中的、没有尖锐突起的、表面相对光滑柔软的玩具轮流带去。
不要单纯用生理年龄来判断是否合适送宝宝去幼儿园,关键是爸妈要靠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来看宝宝心理的发展,看他有没有对集体生活的需求,一旦有需求的话,就要用半年左右的时间给宝宝做些入园训练。
整理/杨雪飞 专家/朱文彦 哈尔滨斑比宝宝亲子幼儿园园长
本文由《聪明宝宝》杂志社提供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幼教圈QQ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