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内向的儿童不适合入全托

2012-08-15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大儿童入全托增强主动性

    儿童人格的发展形成需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与之相应的发展任务。多项调查显示,全托的儿童往往比同龄人更加独立自主,也更加懂事和成熟。

    儿童进了全托幼儿园,接受的第一个思想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被父母包办的吃饭、穿衣等,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一学会并尝试去做,因此比同龄人更早地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另外,儿童离开父母的庇护,和同龄人一起吃,一起睡,一起学习,一起玩耍,遇到困难自己解决,发生争执自己和解,这能够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较早地融入社会。

    内向的儿童不宜入全托

    但是,如果儿童小于三岁半,阶段任务就不是培养主动性,而是让他们感受关爱,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了,这个年龄的儿童就不适合入全托。很多家长都以为,把儿童送全托,可以让他们接受专业的生活护理、心理保健和基本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自己周末也会把他们接回来好好“补偿”,不会因此影响和儿童的关系。可实际上,再专业、再敬业的老师也无法满足每个儿童个性化的心理需要和对亲情的渴望,家长的这种做法,说严重了,是对儿童的情感剥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语言滞后,很难表达出自己的需要,但情感已经发展完全,对父母有强烈的依恋,如果一连五天见不到亲人,他们会产生不安全感,万一再受到委屈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对其身心发展更是不利。

    另外,和性格外向的儿童相比,内向的儿童不宜入全托。实际上,天性害羞、胆怯的儿童因为不善于表达自己,经常会潜意识地压抑自己的需要,受了委屈、遇到不开心的事都会藏在心里。而幼儿园的老师又不可能只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个儿童身上,所以他们的心结很难被及时发现,长此以往,儿童会更压抑,不利于将来个性的发展。

    补偿儿童得注意方式

    不管家长是出于工作的压力,无奈地选择了全托,还是出于培养儿童的考虑,对全托寄予厚望,都得首先了解,全托幼儿园并不能替代家长的关爱和教育。尤其是两三岁的儿童正处于心理第一反抗期,喜欢和父母对着干,不好管教,这时父母千万不能有“儿童太调皮,干脆送幼儿园算了”的想法,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最需要的是父母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此外,父母必须在双休日多花时间和精力关注儿童,补偿对他们感情上的亏欠。不过,一些家长因为送儿童全托,觉得内疚,所以一到周末就想方设法地满足儿童,甚至纵容他们发脾气、耍性子,这种做法也不可取。补偿主要应针对情感,注意和儿童的沟通、交流,培育他们开朗的性格,帮他们建立起心理的安全网,而不应为了求得自己的心理安慰,把补偿变成溺爱。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家园共育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教育理论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