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大班说课稿: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2012-08-01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内容是打击乐“拔根芦柴花”。这是一首江苏民歌,乐曲分为三个乐段,A、C乐段多以八分音符为主,而B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因此整首乐曲节奏明朗,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

  教材的知识点有两个:1、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2、认识芦柴花。根据儿童演奏打击乐器能力的发展所指出的:开展节奏乐教学必须要有儿童能演奏打击乐器的基础。也就是说要让儿童掌握乐器的名称,会辨认乐器的音色,初步学习演奏乐器的正确方法及姿势。那么,这个教学活动中使用了大鼓、串铃、铃鼓、碰铃、园舞板五种打击乐器,作为大班儿童在中小班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些打击乐器了,有了一定的演奏基础,能比较容易的掌握这一知识点。第二个知识点是认识芦柴花,这首乐曲的名称就叫《拔根芦柴花》,那么儿童就有必要认识了解什么是芦柴花。在课前我就启发儿童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一起找到了答案,芦柴花就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芦苇,当地人叫它芦柴,芦柴花的颜色多为白色。通过儿童的主动参与,激发起了儿童的求知欲望和要欣赏这首乐曲的兴趣。这两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根据打击乐器教学的任务所提到的:要发展儿童对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儿童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及理解力,培养节奏感的要求,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引导儿童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激发儿童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2、正确掌握2/4拍节奏,奏提高儿童的音乐理解力、感受力,培养节奏感。3、知道这是一首江苏民歌,引导儿童初步尝试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2/4拍节奏并能使用打击乐器合拍的演奏。制定重点的依据是:节奏乐顾名思义就是节奏练习,它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儿童能正确地辨认音乐的强、弱拍,知道应该在不同的强弱拍上按需要合拍的敲击打击乐器。这首乐曲主要的节奏型是XXX,变化节奏是XXXX和XO,最后结束句的加强是XX。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些节奏型和打击乐器的正确使用开展的,因此把这一点作为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儿童能与指挥和同伴互相配合默契、协调的演奏。难点制定的依据是: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儿童在音乐活动通过演奏很容易获得获得了自我满足感和成功感,也能非常乐意的地进行了自我表达。可是在集体演奏中能忽略个体的意识,去服从集体的需要对儿童来说比较难,需要经过幼师的引导和帮助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因此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儿童感情,启迪儿童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采用操作尝试法、感受体验法和启发联想法。

  第一种操作尝试法,这是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儿童是在自由观察、积极探索中进行学习的。”

  而采用的。运用在引导儿童学习掌握节奏型的环节。幼师将节奏型的图片提供给儿童,(操作演示教具)孩子们可以进行自由的选择探索,通过看看说说、拍拍打打,引导儿童看懂节奏谱并能用运用身体乐器进行节奏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注重了儿童的个别差异,突出了新纲要的精神,让儿童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自主的学习,让幼师真正成为了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之间保持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

  第二种是感受体验法,就是引导儿童运用听觉、视觉、运动觉等感观,不断地感受乐曲及其节奏。这是因为儿童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4至6岁儿童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了,孩子们更有兴趣去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儿童通过亲身地去感受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乐曲的节奏与性质。首先我引导儿童充分运用听觉,激发儿童展开想象去感受体验乐曲的性质。其次,引导儿童运用运动觉、视觉和听觉进行节奏的感知。我将每种乐器都配上相应的身体动作:大鼓--跺脚、串铃--拍手、铃鼓--拍腿、碰铃--拍肩、园舞板--拍头。(边出示教具边讲解)这种身体运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律动,让儿童易于理解接受。最后,在集体分声部演奏时,引导儿童充分感受集体演奏的效果,体会到集体演奏的和谐与快乐。从而增强了儿童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第三种是启发联想法,因为音乐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这首乐曲活泼愉快,虽然儿童没有到过江苏水乡,可是会令儿童联想到其他令人兴奋愉快的事情。引导儿童将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通过打击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完成打击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儿童学习用打击乐器来表达对某种情绪的尝试”。

  这三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做到了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儿童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地与儿童之间建构一种积极的、有效的师生互动,达到充分调动儿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着重在引导儿童学会进行探索性实践的学习方法中进行了指导和帮助。首先,根据新纲要中“儿童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在开始欣赏乐曲的时候借助于语言暗示“仔细听,你会想到哪些快乐的事?”创设一个安静的能使儿童聚精会神的欣赏音乐的环境。在学习节奏型的演奏时,为儿童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自由的操作探索环境。其次,纲要中指出:音乐具有开放性、宽容性和自主性,在音乐活动中允许儿童自由地参与,自由的发挥,因此,在活动中我充分给儿童自由探索的机会,请儿童自选节奏型,自己选择用什么样的身体乐器,怎样来演奏,用什么样的速度来演奏等。由于节奏型较简单,儿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努力和探索能从实践中得出正确的演奏方法和适宜的速度,完成教学的重点。

  另外,由于儿童存在个别差异,给儿童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能用自己的方法其尝试操作,并能观察到别人的尝试结果,这样既能使每个儿童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得到提高,又能有利于儿童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助于虚心的学习态度的养成。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儿童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程序

  教学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情感体验导入课题,伴着欢快的兔子舞音乐儿童和幼师一起跳舞,让儿童从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儿童进行音乐活动的兴趣。通过谈话:“小朋友你们在跳舞的时候感到快乐吗?为什么?”儿童可能会说“这首乐曲很欢快”“因为和老师一起跳舞”等。幼师接着引导“一首快乐的乐曲会让我们想到很多快乐的事情,下面老师再请小朋友听一首活泼欢快的乐曲,名字叫《拔根芦柴花》,它会让你想到哪些快乐的事情呢?”自然地进入活动的第二部分活动展开,这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包含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完整欣赏乐曲。(放音乐)听完后请儿童说一说自己想到的快乐的事情。再经过提问

  “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引导儿童练习2/4拍节奏地拍打。第二环节探索性操作学习节奏型,在这个环节中我边播放音乐边请儿童可以自由选择同伴、自由选择节奏型进行练习,在这里幼师引导儿童运用自己身体的小乐器,如手、脚、腿等进行节奏练习,比如这一小节(出示节奏型示范)。幼师提示儿童尝试拍打每一组节奏型,在探索中掌握这几种节奏型的演奏。然后,幼师将儿童自由练习的节奏型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节奏谱,根据节奏谱看老师的指挥用身体乐器进行演奏。第三环节是运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幼师用语言引导:“刚才小朋友是从身体由下到上用了脚、腿、肩、头、手来演奏的。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打击乐器,咱们将这些乐器的声音由低到高的排排队,换成用打击乐器演奏好吗?”儿童通过自由探索熟悉各种乐器的特点选出相应的乐器,在节奏谱上幼师也将乐器的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并请儿童根据自己所选的乐器分组坐好,看指挥进行练习。幼师用指挥来提示儿童掌握好速度,明确哪一部分该自己演奏了,哪一部分是同伴该演奏的。在集体演奏中我会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和反映,有针对性地请对节奏感知较好的儿童进行指挥尝试,目的是满足能力强的儿童的需要让他们有突破性得发展。第三部分结束,幼师在鼓励和肯定儿童的同时表演自己创编的舞蹈,并和儿童一起跳,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儿童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

  活动中,幼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儿童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幼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家园共育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