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知道集体的事就是大家的事,萌发乐意为集体做事的情感。
2、提高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形成一些基本的生活动力,逐步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让儿童懂得集体的事就是大家的事这一简单道理,学会关心集体、乐意为集体做好事。
说明
从小让儿童学习关心集体、帮助集体、为集体做事,可引导儿童注重对环境的关切,爱护劳动的成果等,这也是当今幼儿强化“学会关心”的关切型课程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又是一种道德素质启蒙教育的需要。
2.难点:提高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能力,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说明
提高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目的在于形成儿童的基本生活的能力。当前,独生子女普遍娇生惯养,缺乏必要的生活能力的锻炼,如能创设一些条件,引导儿童在个体的活动中,学习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有助于劳动习惯的养成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设立气象角、自然角、动物角等。
2、提供一些劳动工具:浇水、小抹布、胶水等。
3、收集有关“劳模”的事迹图、照片。
四、设计思路
大班儿童的动作能力有所发展,已具备了一些劳动的技能,但由于缺乏劳动的观念,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误区,更是缺乏必要的劳动体验,这都有碍于他们生活能力的提高。
随着大班儿童年龄的增大,逐渐能摆脱自我中心,发展为具有初步的能关心他人、关心周围、关心集体的意识。因此,对大班儿童不仅要加强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注重引导儿童积极地为集体做好事、关心集体,这些也潜藏着儿童的合群性、责任感培养,更好地构建儿童健全的人格。
寓这些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可充分利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节日教育活动和通过一些“劳模”的人物鲜明形象来感染儿童,萌发他们从小爱劳动、爱集体。乐意为集体做好事的情感,并通过大量的实践,让儿童在力所能及的擦擦、洗洗。整整、补补等一系列的劳动中,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包括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性、做事认真、细致等品质,为将来必备的生活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五、活动流程
1.通过感知讨论萌发儿童爱劳动、乐意为集体做好事的情感。建议:
a、节日活动谈话:“五一”节是什么节?谈谈父母及有关亲属的工作情况,教师谈谈自己的工作,让儿童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理解人们的生活与劳动的关系。
b、结合节日教育,收集有关“劳模”的事迹,图、照片,布置在教室环境一栏,通过这一隐性教育手段,让儿童经常看看。议议,熟悉“劳模”的形象,了解他们为民服务的事迹。进而引导儿童如何向“劳模”学习、怎样为集体做好事(照顾自然角、气象角、动物角。洗晒玩具、整理玩具。修补图书。擦洗桌椅、分发碗筷等),使儿童懂得这些集体的事应该大家做。
2.鼓励儿童参加实践活动。
①《学擦桌椅和橱柜》。
②《我把玩具收拾好》。
③《玩具玩具我爱你》。
④《整理玩具和用具》。
说明
以上活动参见《生活》教材62~66页,通过这些活动,让儿童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⑤建立“值日生”和“某劳动日”制度。
建议日常性的“工作”(照顾自然角、动物角、气象角、分发碗筷等)可由值日生负责。间歇性的“工作”(修补图书。晒洗玩具、擦洗桌椅等可定“某劳动日”,如每周一为“修补图书日”挑选出破损的图书,儿童可随意地主动参加修补图书劳动。
说明
值日生可以小组轮流形式,让儿童在分工合作中,以强带弱,增加同伴间的合作。认真完成“工作”,设立“某劳动日”有助于儿童劳动习惯的习得,使之动力定型。在各种劳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劳动表现,劳动的态度和劳动的能力,必要时给予及时的指导。
3.强化巩固。
对那些在劳动中表现各级性、主动性、坚持性及做事认真、细致的儿童要通过鼓励加以强化。
(1)设“劳动五星小组或个人奖”。
值日生可获“劳动五星流动红旗”,个人可获“劳动五星奖章”,让儿童通过互评,给予奖励。
(2)《“能干值日生”记录册》(参见《生活》教材68页),让儿童在互相传阅各人的记录册时,比一比,认是最能干的值日生。
4.延伸活动。
引导儿童回家乐意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通过家园之窗向家长宣传,配合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