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丈量也是测量的一种,是认识量的手段,儿童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儿童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铅笔等)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即仅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儿童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儿童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儿童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儿童动手操作能力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目标:
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是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时代对儿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学会”到“会学”,即通过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学到某些知识,记住某些东西,而是更应该通过自身努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根据《规程》提出的“儿童的教育重在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索活动”要求,结合本班儿童对测量的认识特点,尚不能准确而又清楚的将第一次测量的终点,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因此,我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三)教材重点难点
儿童主动参与自然测量的过程是重点,讨论发现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是难点,因为只有强调儿童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儿童在活动中获益,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儿童用多种感官去听、去思考,参与讨论,动手操作,最终获取知识经验,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由于测量技能本身的要求大班的儿童对测量的方法技巧,还较难掌握,儿童独立、正确地完成测量任务还有困难,因此儿童讨论发现正确的测量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二、说活动准备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我做了以下活动的准备工作:
1、在活动区里准备:木棍、毛线、矿泉水瓶、笔等。为儿童创设探索操作的条件,为突破活动的重点难点服务。
2、幼师操作的教具一套:为帮助儿童突破难点准备的。
三、说教法
作为幼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么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怎样学习……,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注重手、眼并用,动静结合,调动儿童视、听、触觉运动等多种感觉分析器,学习丈量,从而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所以在本次活动中主要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游戏法等。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
1、猜测讨论法
因为语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语言的调节。在大班,讨论是激发儿童思考和动手操作愿望的重要方法。在活动操作前,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大胆猜测答案和结论,为下一步儿童操作检验做了很好的铺垫。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促使儿童积极有目的进行探索,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探索操作法
因为儿童爱动、爱问、好学这一特点,让儿童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探索操作法,不仅是复习、巩固知识的手段,更应该成为儿童探索知识、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符合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因为探索未知,仅用理解与记忆是不行的,必须进行主动地分析,综合比较和初步的概括以求得测量的方法和结果,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我采用了这种方法,为突破重点难点服务。
3、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儿童通过直接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探索、去发现知识的方法。因为大班的孩子好动、好奇心强、好问的特点,而且又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基础,通过发现法,让他们在操作中,去寻找发现,满足好奇心,从中寻找发现丈量的正确方法,为突破难点做为铺垫。
4、游戏法
采用游戏法是根据儿童喜欢游戏,且活泼好动的天性,让他们通过自选适用一种自己喜欢的工具去测量多种物体以比赛的游戏进行,一个是激发儿童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为再次突破重难点服务。
四、说学法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儿童为主体,调动每个儿童思维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儿童运用了多种感官参加活动,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在操作中获得探索经验,整个活动过程,儿童都是在积极主动中进行学习。
五、说活动程序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大班儿童年龄特点,本次教学活动设四个环节完成目标。第一个环节是引发兴趣;第二个环节是探索发现;第三个环节是游戏“量一量”;第四个环节是延伸活动。其中第二、三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五个环节呢?
第一个环节:引发兴趣
儿童对活动感兴趣,便于在活动中学习和思考,在开始部分,我根据儿童好动、好奇这一特点,让儿童自己去寻找可以用来测量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兴趣和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准备。
第二个环节:探索发现
首先,我让儿童操作前的猜测讨论,使用这些工具可以测量什么东西,怎样测?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测量工具进行探索性地测量,并根据自己测量的经验进行讨论,让儿童把自己的作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共同寻找测量的正确方法,然后幼师采用儿童正确的作法,共同研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示范,通过示范让儿童对自然测量的方法有了正确的了解,这样得到的方法,儿童的印象较为深刻,突出本次活动的重点,初步突破活动的难点。
第三环节:游戏“量一量”
儿童经过了第一、二环节的学习,此时儿童已开始感到疲倦了,学习兴趣也从高涨的状态,逐渐转向低谷状态。因此,这环节我设计了游戏“量一量”,让儿童在初步了解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既起到巩固的作用,又起到了引新的作用(让儿童探索用同样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这个环节中,在安排游戏之前,让儿童先讨论设想操作结果—>接着进行操作游戏—>最后进行讨论。让儿童更明确操作的目的性,最后的讨论一方面是讲述自己实验过程和发现;另一方面是检验自己获得的结果与活动前的设想是否一样,再次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同时也是进一步突破活动的难点。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
在活动区里面为儿童提供多种测量工具,让儿童寻找选择不同的工具,去测量其他物体,探索发现,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这四个程序的安排,我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科学指导要点中指出:“儿童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儿童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整个活动根据儿童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安排、讨论设想到操作到再讨论的形式,掀起一个个高潮,整个活动都是以儿童动手探索发现为主,充分体现儿童的主体,培养儿童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