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班儿童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
一、教材分析
水果是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儿童最熟悉。通过这样的材料让儿童来主动的探讨和数数.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分苹果”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儿童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幼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儿童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分苹果”我希望提供给儿童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儿童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两数之间的多大小”的特征。
二、儿童情况分析
大班儿童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数数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儿童已经基本能单独数数,可能要求会比较的底,但是在对数与数之间的多大小来理解。
三、目标确定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儿童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儿童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数数,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分苹果”的规律特征。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让儿童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儿童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儿童自己先自己来数数;
2、幼师示范引导,帮助儿童了解每排五个的基本特征.这里,我准备卡纸水果,首先,我将20个苹果,15个犁,10个西红柿小朋友就会按五个五个来数,然后,我再请小朋友对20个苹果跟15个犁来进行比较.
3、儿童再次操作
活动准备:
1.一张图,20个苹果,15个犁,10个西红柿,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苹果贴贴纸
五、教学方法
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尝试操作法、语言讨论法
1、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儿童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儿童只有在“数”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20个苹果,15个犁,10个西红柿,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让儿童过来进行比较苹果跟犁多几个,犁跟西红柿多几个,。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儿童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我就引导儿童先数数再讨论,操作后再一次请儿童讨论20个苹果跟15个梨多,就是20比15多,也就是20比15大,依次说苹果和梨,梨和西红柿的大小关系.
六、教学流程:
根据本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及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1、通过对水果的兴趣进行谈话,激发儿童活动积极性;
2、启发诱导,在自由操作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先引导儿童观察图案励儿童自由的操作,在自由探索中发现分类的方法;
4、儿童再次操作;
5、游戏活动,扩展思路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