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
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规程》中也为幼师提供了根据儿童情况自由生成的空间,儿童幼师要不断尝试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引入课堂,以新角度、新形势、新方法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师要善于站在儿童的角度上设计教学,驽驾教学,水到渠成的实现教学方面的突破。根据幼儿园中班教材里社会中的总目标为:初步了解并体验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谐相处的快乐感觉,学习并尝试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所设活动有:好朋友画像、换名片、哭哭脸和笑笑脸等,多为实践、操作活动,而作为儿童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学的内容却很少,所以在进行本主题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动。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内容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儿童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儿童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儿童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根据我班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我将本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懂得微笑能给人带来快乐,知道关心他人。
2.掌握多种使大家快乐的方法。
3.培养爱心,拥有快乐的心境。
确定本次活动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根据中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儿童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幼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儿童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儿童认真倾听的习惯。2儿童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但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方面往往只注意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关心与热爱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人们,如何培养孩子与同伴有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如何使其具有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独立地处理问题的实际生活能力。现在绝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不知该如何去关心别人.向儿童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3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纲要》、《规程》,儿童课程目标的宗旨在于提高儿童素质,提出引导儿童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本故事通过使儿童懂得“微笑”的真正含义,来感染儿童,美化儿童的行为。《新纲要》在社会领域中提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以及要“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儿童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微笑能给人带来快乐,知道关心他人;
难点:掌握多种使大家快乐的方法,培养爱心;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我班儿童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中班儿童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儿童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
四、说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小兔等小动物的形象;
教具准备:微笑字卡和卡片,爱心记录卡片,音乐磁带等;(邱景,冯姗姗)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遵循“三个原则”,做到“两个注意”,体现“一个整合”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
“三个原则”:一是“幼师主导、儿童主体,以问题的引导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二是“幼师在前、儿童在后”的教学原则,既当儿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时,幼师要观察了解儿童的学习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并在尊重儿童认识过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施加影响。三是“同时进行原则”,即在教学活动中,要同时顾及兴趣,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既有明确的重点,又相互渗透。
“两个注意”:一是设置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既要把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设置成问题情境展示给儿童,这样容易使儿童被问题情境吸引而主动投入学习。二是注意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层次,分散到各个具体的活动中,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教学重点得以巩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个整合”:《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儿童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过程体现整合性,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保证。
一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幼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儿童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各种微笑卡片及故事图片,将整个故事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儿童面前,通过欣赏故事引导儿童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儿童的情感共识,引导儿童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儿童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小蜗牛给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扬鼓励的口吻说:“小蜗牛,你真了不起!”激发儿童为别人服务的愿望,帮助儿童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儿童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3讨论法:是指让儿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欣赏完故事后让儿童共同探索多种带来快乐的方法。如: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除了微笑,还有什么方法也能为大家带来快乐?
4提问法:提问是幼师引导儿童观察事物,要求儿童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儿童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小蜗牛为什么会给大家送信?)、假设性提问(如: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们会怎么做呢?)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儿童,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儿童回答,需要儿童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儿童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儿童来回答,使每个儿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说学法指导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1、欣赏法:引导儿童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使儿童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幼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儿童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发现法:幼师提供适于儿童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儿童回忆、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提问和儿童讨论,引导儿童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儿童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儿童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儿童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儿童创设讲述的机会。
三说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初步感受微笑—体验微笑能带来的快乐—用微笑传递快乐—探索多种带来快乐的方法—做快乐的爱心娃娃五个环节来实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