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意图
儿童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儿童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儿童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儿童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儿童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难点是: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
二、活动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儿童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儿童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儿童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儿童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图。(可通过照图片、图标、网上等办法收集各种图标)。
2、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儿童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要求儿童,家长,幼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补充。同时为儿童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笔等制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禁止通行、禁止进入、禁止鸣喇叭、禁止停车、、警告标志:注意危险、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电视台得标志等。
3、心理环境准备:为儿童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儿童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儿童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来儿童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儿童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幼师、儿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幼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儿童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这环节是难点。
在游戏中儿童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儿童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儿童引到坐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