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虽然有些儿童会害怕某些动物,但是,大多数的动物还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会很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所以,当提到动物们的尾巴时,是会激起儿童的兴趣的。学前班的儿童,了解到的动物也比较多,也已经可以对动物进行粗略的归类的,这样,就为儿童学习动物尾巴的形态和功能打下基础。另外,这个活动还会提供给儿童更多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
根据儿童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立了较灵活的教学目标:
这个活动是以语言和科学为主,艺术次之,社会和健康为辅。所以我设计的目标是以导入的问答来增长了儿童的科学知识,然后让儿童熟练朗诵儿歌,以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接着是用仿编儿歌来开发儿童思维,最后是引导儿童画出喜爱的动物然后互相评价,这样儿童就体会到了绘画艺术,与此同时它还提供给儿童交流的机会,促进儿童社会化。
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儿歌中的尾巴的特点,了解更多动物的尾巴的功能并延伸儿歌。
第二部分是儿童分析
本活动是儿童认识并学习了许多动物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内容。我所教的儿童是学前班,比起更小的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主能力都强了许多,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好,他们对动物感兴趣,儿歌又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了这样的前题,加上儿童好奇心强,注意力又易分散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并尽量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第三部分是教法分析
由于这个活动的目标是语言和科学为主,而且整合性较强。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前班的儿童刚好处在前运算阶段,所以我在教学中以直观的环境来刺激儿童对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内化活动,也就是以反复欣赏为主要教学方法,贯穿欣赏—感知—再欣赏—再认识—最后再进行理解作品,仿编作品,层层深入,同时在各个不同环节中,穿插讲述法,启发联想法等,培养儿童的观察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激发了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第四部分是活动过程
接下来我将主要对活动过程加以说明
我的活动过程由三个部分构成。
(一)、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我先用故事“小壁虎找尾巴”激起儿童的学习兴趣,然后和儿童进行问答,通过这个问答,我把儿童的兴趣引向动物的尾巴,并通过自已或儿童说哪些动物有尾巴,哪些动物没有,动物们的尾巴都有些什么作用。儿童每提到一种动物就在黑板上用图或简笔画版出来,留到活动第三部分时儿童参考用。
(二)、接下来学习儿歌《尾巴的用处》
在和儿童问答讨论完了之后,版出儿歌《尾巴的用处》及发放儿童用书,以轻松活泼的语气教授儿歌。边教边让儿童回忆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在儿童对儿歌熟悉到一定的程度后,我先自已编一种动物的尾巴到儿歌中,然后引导儿童把前面导入中提到的动物的尾巴及他们的作用编入儿歌中,比比看哪个组的儿童最会编儿歌。
(三)、再次创设情境,引导儿童画出自已喜欢的动物的尾巴。
当儿童学会了儿歌后,我就跟儿童说我想请他们每画一幅画,然后用这些画,和他们一起制作一本小图书。接着我发给儿童预先在旁边打好孔的图画纸,让他们画出自已喜欢的动物,并把动物们可爱的尾巴画漂亮些。画完后和同伴交流自已画的是什么,最后交上来制成书。
最后,我想谈谈本次活动的教学特色
1.以儿童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幼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和快乐。
2.注意挖掘教材、幼师、儿童的情感因素,充分应用自制教具、故事图画提高儿童学习兴趣、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