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幼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家用电器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取材也很方便,而且种类也很多,在教室里也有!电视,空调,vcd,录音机等等。
然而儿童虽然知道家用电器,经常使用它,但对家用电器并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大人使用享受,会看电视玩电脑。因此,有必要使儿童形成对家用电器正确的认识,正确使用操作,用电的安全常识真的很重要!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儿童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儿童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儿童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儿童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儿童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通过观察,操作,知道家用电器的特征及用途。
(2)感受家用电器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3)掌握使用家用电器的安全常识,让儿童学会保护自己。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知道家用电器的不同用途,,能用语言表达家用电器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的难点是:了解家电的工作原理而正常操作,并掌握其安全常识!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家长带儿童去家电商场参观
2、儿童使用家电的亲身经验
3、家用电器:电视,电脑,录音机,空调,电扇VCD等
4、非正常使用家电的图片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幼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幼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儿童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儿童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儿童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让儿童亲自断电操作某电器,探索它的构造。让儿童再看看摸摸中的感知.第二次操作是通电后的正常操作。
2、游戏法: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中,我就引导儿童扮演不同的家用电器,表达出他的用途,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方便。我采用猜谜的方式让其他儿童猜,更给活动增添了新的乐趣
3、演示法:是指幼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有两次。第一次是断电操作后,打开电扇的外壳,把其构造展示给儿童,然后通电让儿童通过观察,理解其工作原理,让儿童深刻认识家电的正常运转。第二次是展示非正常使用家电的图片,让儿童了解电得威力,有用电常识,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儿童对家用电器的理解和使用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儿童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儿童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儿童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儿童)“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儿童看看、摸摸、说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家用电器发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儿童对家用电器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表演中引导儿童体验家用电器跟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与乐趣。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操作法,观察法等共同探索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让儿童大胆表述出来。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展示—操作——游戏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幼师”。活动一开始幼师就利用儿童喜欢看电视的特点,幼师说谜语,“有个方形小盒子,长长尾巴连电啦,五颜六色里面瞧,悟空一休猪八戒,一个都不少。”(电视)
再提问1,电视属于什么类型?(家用电器)
2,还有那些和电视一样属于家用电器?(空调,电扇,电脑,录音机,冰箱,洗衣机,VCD等)
3,他们都有什么用?(电扇空调使我们很凉快,电视我们能欣赏好看的节目等等)
鼓励儿童大胆讲述,能讲出得越多,进行表扬
(二)自由探索
根据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把家用电器展示出来,让儿童断电进行操作,然后观察,探索它的构造。
(三)展示在这一过程中,记录儿童的操作流程是否正在这一环节儿童对家电有了初步了解操作
(四)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