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首页 > 教案 > 说课稿 > 正文

中班说课舞蹈欣赏活动说课稿:千手观音

2011-01-12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一、说儿童

  纲要中指出儿童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儿童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儿童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了解儿童的真实发展状况,是每位幼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因此,我首先分析一下我班儿童的发展情况。

  本班的舞蹈艺术教育较为突出,在开展《各行各业》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没有放过每个利于儿童表现的好机会,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特别是音乐舞蹈,他们非常的投入,自由的创造、大胆的想象,如:他们会创编出一段有趣的歌词或舞蹈:《小司机》、《快乐的小厨师》、《卖报歌》、等,让人捧腹大笑。虽然有一定的表现力,但是我发现我班的儿童缺乏合作意识,在表演当中以自己为中心,而且情感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谈话当中就能看出部分儿童还不懂得怎样去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从其他的生活活动当中看出儿童在面对问题克服困难方面比较欠缺。针对我班儿童的这些情况,我该如何充分挖掘有效的教育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下面让我来分析一下我的教学内容。

  二、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

  许多时候我们热切去关注的事,孩子们恰恰无所谓,而他们所关注的事情往往又出乎我们的意料。在围绕5月15号的助残日进行谈话时,我们一起讨论“聋哑人会做什么?请你帮他们找一种合适的工作”就在这时有位儿童很激动的告诉我“千手观音”,于是它便成了我们共同的话题,孩子们进行了对“千手观音”资料的大搜索。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舞蹈,它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门怎样去帮助别人,怎样与同伴合作,怎样克服困难,勇敢的面对困难,不怕可苦不怕累的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是一个非常美的舞蹈,它独特的造型、金光闪闪的服饰,五彩缤纷的灯光等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纲要中提出:尽可能运用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节日、环境)进行教学,本着《纲要》的精神,我遵循孩子们的兴趣,依据本班儿童的情况,初步将此内容分为四个步骤进行。首先是资料的大搜索,接着是“我发现了什么”多么有挑战性的问题呀,孩子们从图片、vcd中仔细的观察找出服饰、头饰、手镯等还在区角中自发制作手镯和项链。其次,我们欣赏了乐曲,他们的想象另我出乎意料,最后是舞蹈欣赏,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将舞蹈中最为突出的亮点——造型美作为欣赏的主要方面,主要在于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及想象创造力。

  三、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应支持儿童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整个活动都是以儿童的想象为主体,幼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使儿童在认知,情感,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具体目标为:

  1愿意用自己的动作形象、语言来表达对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提高欣赏舞蹈的兴趣。2发展儿童的审美能力、想象创造力,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3教育儿童尊重并热心帮助残疾人群。目标(1)的制定,将儿童对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为生成下一个艺术活动积累经验。目标(2)、(3)的制定是基于我班儿童近阶段的能力、情感的发展区,我来因势利导,将获得的知识经验迁移于生活中。

  四、说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儿童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1、儿童知识经验的准备: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我们利用家长的资源为儿童上网查询有关的图片、书籍,了解有关知识,欣赏乐曲,目的是激发儿童表现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幼师的准备:首先我对儿童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细致的分析,目的在于客观了解儿童的实际现状,其次对教材进行分析,找出舞蹈中最吸引儿童的部分,并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有效的指导方法,目的在于优化内容。最后,我还精心准备了vcd,网上下载的图片、牙签或火柴、丝巾方便幼师与儿童操作、欣赏、表演,大胆的表现。

  3、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根据儿童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及时的在美工区中提供包装绳、塑料花、叶子、皱纹纸等让儿童制作项链、手镯,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在活动室周围张贴儿童欣赏乐曲后绘制的情节画及儿童收集的有关舞蹈图片,目的在于延伸活动的快乐,增强儿童表现的欲望。

  五、教学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积极的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舞蹈造型的美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难点是感受舞蹈表演中的造型的动感美,并用语言、动作表达。

  六、说教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教法:情景感染法、提问法、整体教学法

  1、情景感染法:感情是舞蹈的灵魂,同时也是儿童想象力和表现能力的体现.老师以语言、体态语、情绪引导儿童观察大屏幕图片,感受故事的氛围,体验情绪,由境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增强儿童欣赏舞蹈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2、欣赏法是舞蹈欣赏中必不可少的方法,我在活动中结合多媒体运用法,先引导儿童整首欣赏,其目的是保持作品的完整性,给儿童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结合定格观看法目的是引导儿童进一步感受舞蹈作品的造型美,更直观的启发儿童对造型美的想象,有效的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激发儿童对舞蹈中演员的敬仰之情及表现的欲望,有效的突破重难点。

  3、采用启发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儿童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儿童积极思维,大胆的想象。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儿童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用语言或动作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七、说学法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欣赏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中班儿童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观察发现法是

  儿童积极主动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活动中儿童通过观察引导儿童大胆的想象,充分去挖掘蕴涵在图片\vcd中的知识点,发现新的线索,这些线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让儿童现有的经验与新的经验实现完美的结合,帮助儿童突破活动难点。

  2、讨论谈话法:我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儿童进行讨论、谈话,孩子们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看法,体现了《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积极互动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儿童想说、敢说、喜欢说,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目的在于为儿童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激发儿童与同伴、老师之间的互动,利于儿童大胆的想象,利于幼师更深一步的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适时的调整计划及个别指导,引导儿童向最近目标发展。

  3、操作法:在儿童原有的欣赏基础上,引导儿童自己创编队形并用牙签、火柴排出来,充分体现了《纲要》“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儿童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儿童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促使儿童的动手、创造、思维、审美能力得到了升华,经过了与材料的相互地接触,他们又再一次学到了知识,获得了编排造型的经验,体验成功及交流的。

  4、表演体验法:针对中班儿童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表演的方法,通过表演

  活动,使每个儿童都有实际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通过商量、合作、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兴趣盎然,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获得多样性的认识,也充分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重视儿童合作、表达与交流能力,促使儿童积极、主动、大胆表现自己,具有自信心;”的精神。

  这些方法能使儿童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八、活动过程的组织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个环节,并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的组织形式,主要表现:

  (一)、由境生情,讲述《千手观音》的传说,引起儿童欣赏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纲要》的精神,将儿童的情感放在首位,以儿童的感受为活动的切入点。借助多媒体手段再现儿童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千手观音的图象,结合优美的故事情节,儿童鸦雀无声,认真的倾听传说,一下子孩子们被我带入千手观音的遐想中,就如看见了千手观音善良的行为。就这样引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及积极的兴趣,让儿童获得了最感性的知识,为下一步的欣赏\想象和表现做好铺垫。

  (二)、以小组的形式鼓励儿童与同伴互相交流“千手观音变成什么”

  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儿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儿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这个环节里,我将下载的造型图片张贴在活动室的周围,接着启发儿童展开想象,以小组的形式让儿童互相交流探讨造型的形状像什么,引导儿童发现造型的特点,掌握知识点:造型整齐、对称的规律,为下一步欣赏vcd画面中舞蹈的造型奠定基础。

  (三)、欣赏舞蹈,引导儿童发现画面的造型美。

  1、完整欣赏

  舞蹈的肢体动态是兴奋的语言,对儿童有极大的感染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儿童带着这个问题:“看看舞蹈中什么地方美”来完整的欣赏舞蹈,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看法:“看完舞蹈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舞蹈中什么地方美”,幼师发散性的问题引领儿童从音乐、服饰、灯光、造型中发现美,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片段欣赏

  “你喜欢舞蹈中的哪个造型,它有什么特点,像什么”这个问题,是儿童审美能力的升华,。因此,我组织儿童进行片段欣赏,启发儿童将表演中的造型与图片的造型进行比较,启发孩子们用动和静来表达造型美,激励儿童大胆的用语言来描述,用动作来表现,并掌握知识点:兰花指,目的在于引导儿童从手形的不断变化来感受造型的动感美。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最后我引出问题:“请你用好听的词来夸他们”,并借此问题出示排练时的图片,首先引导儿童回忆舞蹈的演员的背景,说说这群聋哑人是怎样感受音乐,完成这么美的舞蹈。目的在于激起孩子们的心中强烈的敬仰之情,感受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明白团结合作的力量大的道理。整个环节体现了《纲要》中:“根据儿童的需要因材施教,使儿童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一精神。

  (四)、操作创编造型。在舞蹈欣赏的活动中我采用操作法,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可操作性的材料(牙签、火柴),支持、引发

  儿童与材料互动,创编出自己喜欢的造型,不仅让儿童体验发现创造的乐趣,而且引导儿童在活动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目的在于让儿童自主学习,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获得平面思维的经验,体现引导儿童从平面向空间发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并利于拓展儿童的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适时的个别指导,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作好准备。

  (五)、尝试表演,体验合作的乐趣。

  1、《纲要》中指出: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意内容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设计让儿童打扮自己,并按丝巾的颜色分组扮演千手观音。孩子们你帮我打蝴蝶结,我帮你系丝巾,互相帮助不亦乐乎,在排练造型中并不断完善自己与同伴间的合作。

  2、激发兴趣需要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在结束阶段要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伸到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在最后的结束部分,我让儿童听音乐完整的表演,并面向大镜子,欣赏自己与同伴合作的造型美,获得成功感。

  (六)、活动延伸。

  儿童的兴趣未尽,为了引领儿童的学习、艺术表现向更广阔的天空发展,我利用区角活动,引导儿童继续探讨其他的造型,并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为新的艺术活动生成奠定基础。

  整个活动过程,老师在不断转换角色,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努力理解儿童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和表现,使每个儿童都有进步和成功体验。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案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