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制定的,既要符合人民眼前的实际利益又要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长远利益,每前进一步都要牢牢把握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根本出发点。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就要不忘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充分看到今天的发展和成绩,对明天充满胜利的信心。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人民眼前的切身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是统一整体。就学前教育而言,民办园和公办园都是眼前的局部小利益,让每一个流淌着中华民族热血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才是全局的大利益。离开小利益就没有大利益,就如同人的两只脚,和谐才能稳步前进,公办园和民办园就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两只脚,每只脚都是人民利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国学前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党的领导下,无数人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摸索前进,总结经验教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2019年才取得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把2010年以前学前教育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的昨天,2010年至2020年作为幼儿园的今天,对2021年至2035年的展望作为幼儿园的明天。充分回顾昨天,认真审视今天,就可以预见到更加美好的明天,就可以早日实现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幼教梦。
一、 昨 天
2010年以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缓慢,全国一多半的孩子没有上过幼儿园,和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为了改变学前教育现状,国家从当时经济水平实际出发,1997年颁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就学前教育而言,开创了“社会力量可以开办幼儿园的先河”,由“公办”的幼儿园的一条腿走路,改成了“公办园民办园”的两条腿。
利用社会资金进入国家掌控极为严格的教育领域是大胆的改革创新,是解放后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当时很多人还不知道参与这项改革是否有出路,是否可以得到经济上的好处,大多数人处于观望,所以《条例》颁布后民办园发展并没有立即产生效果,反而公办园却大量减少。我国1997年初共有18.73万所幼儿园,2003年只剩下11.64万所幼儿园,只相当于1997年初的62.15%,7年中减少7.09万所,平均每年递减速度为5.4%。
公办园大幅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条例》鼓励民间资本举办幼儿园的国家政策有误解。有人错误提出“幼儿教育社会化”的口号,片面地认为“社会化”就是“市场化”,很多地方政府开始从幼儿园撤资或减少投资,有的甚至变卖公办幼儿园,一些公办幼儿园被迫转制,机关企业为了甩包袱,实现“减员增效”,把幼儿园推向社会。公办走下坡路,民办园不敢走,国家学前教育整体下滑,有的学者指出“2001年毛入园率降至最低值35.9%”。政府主动放弃承担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是造成公办园大量减少根本原因。公办园大量减少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损失和沉痛教训。
公办园数量虽然少了,但仍然是学前教育主力军,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哥,还是一条粗壮的大腿,民办园只是个刚出生的小弟弟,是一条稚嫩的小细腿。
为了及时纠正发展中的问题,2004年至2010年的七年中,国家密集出台多个文件,努力通过用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办法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2003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分析了学前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前阶段出现的偏差。指出“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幼儿教育事业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简单套用企业改制的作法,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减少或停止投入,甚至出售;有的地方幼儿教育管理力量薄弱”。
文件确定了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提出今后“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要“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首次明确在2007年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5%的目标。
为了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废止了原有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2004年4月1日宣布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规定民办学校举办者可以取得“合理回报”。这是国家当时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一套连续组合拳,国家支持什么,怎样支持;国家反对什么,违法了法律应该承担哪些后果,举办者和从业者心里十分明确。这两个文件对促进民办园发展发挥出巨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大踏步前进! 2010年全国幼儿园15.04万所,比2003年增加3.4万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976.67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突破百分之五十大关,取得56.6%的显著成绩。
在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引导下,民办园取得快速发展,这条腿逐渐强壮,2010年民办园10.2289万所,达到全国幼儿园总量的68.01%,在园儿童1399.47万人,占比47.01% 为解决“入园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服务能力有了显著增强。民办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公办园继续下滑。2010年公办园只剩下4.8111万所,总数不足全国的三分之一。 从外表看两条腿是“民办粗公办细”,但实质上公办园还是占主体地位,2010年公办园在园幼儿数1577.2万人 占全国在园幼儿总数52.9% 。
是否占主体地位,园所数量的多少不是主要的,关键看在园幼儿数量,公办幼儿园数量少,在园幼儿占比例大;民办园数量多,在园幼儿例少。在园幼儿数量是在学前教育中贡献大小的根本表现。
随着家长对学前教育重要性不断提高和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入公办园难”成了逐步加剧的社会问题。公办园是政府管的,办园时间长、教师质量高、收费低,可以说是“物美价廉”,各方面比民办园都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家长首选是公办园。为了孩子入园,爷爷奶奶们宁可受冻,也要半夜排队在公办园登记,抢位子,宁可花钱托关系也要进公办园,体现了大多数群众对公办园的信任和希望。
发展民办园是国家从实际出发制定的政策,符合广大家长迫切让孩子上幼儿园的根本利益需求,为家长提供选择和多元化需求创造了条件。而民办园要想获得家长的信任,必须不断提高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形成办园特色。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需要经过艰难困苦的过程。
二、今 天
如何解决人民大众迫切关心的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的促进学前教育发展,一直是党和政府极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2011年至2019年是我国颁布学前教育政策最多的时期,也是学前教育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成绩的时期。国家先后出台了2010年--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2011—2019连续三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9月1日开始施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8年11月7日通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年1月22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十年中教育部以上的政府机构发布的与学前教育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文件近三十个之多。
第一个学前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全国共有幼儿园19.86万所,毛入园率达到67.5%。第二个学前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全国共有幼儿园23.98万所, 毛入园率达到 77.4%。
第三个学前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毛入园达到83,4%,比三年计划开始的2011年初提高了26.8%,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幼儿园达到28.12万所,增长了68.59%,其中公办园10.8万所,增加了5.0685万所,和2011年相比,数量增长100.75%。民办园达到17.32万所,占总数量的61.56%。
公办园的发展并不尽人意,九年中由强变弱。2019年公办园在园幼儿2064.44万人,在园率43.79%,比2011年下降6.74%。九年多建了5.0685万所园,但是只多收了334.2万名儿童入园,平均每所新建公办园招收66个孩子,2019年每所园在园幼儿平均仅有192人,比2011年的每园344人减少152人,下降了44.19% 。公办园数量增多了,解决幼儿入园的实际能力下降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民办园由弱变强,在园幼儿2649.44万人,占总数的56.21%,比2011年增加了6.74%。在园率比公办园多12.42%, 为解决入园难作出巨大贡献,成了学前教育名副其实的半边天。
国家预见到学前教育中“民强公弱”的现象,为扭转局面,201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是国策,50%、80%、85%的三个目标是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幼有所育”蓝图的组成部分。通过发挥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是国家依据当时经济发展实际制定的策略,我们今天经济发展有了巨大进步,国家有能力为学前教育承担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义务,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探寻新形势下的发展道路,努力解决实现学前教育公平这项重要的民生问题。
突发疫情给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造成严重打击,很多行业部门下调了预期发展指标,或是延长了实现预期的时间,《若干意见》提出的预期指标也应该做出实事求是的调整或延长完成时间是符合客观现实的。现有取得的成绩是各级政府、社会力量、家长共同长期努力的成果,现在计划用两年时间改变二十几年形成的现状,自身困难显而易见。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三个指标”非但没有丝毫调整,反而进一步加大了催办力度,造成一些地方政府领导违背党的宗旨,为了表现出“政治态度积极”,为完成指标盲目攀比,罔顾事实说假话,违规违法迫使民办园“转公转普”,侵害民办园合法权益事件多发,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违反“一切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根本原则,破坏了党中央国务院学前教育发展方针政策的落实。虽然他们也是违心的,但是造成了学前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
当前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一、为了实现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严重造假欺骗中央。
在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不足50%的省市,一些人为了达到要求,不考虑原有基础和实际经济能力,强行民办园转为公办园,表面上“站位高”,实际上“乱作为”。
宁夏自治区某县市为了实现公办园幼儿比例达到50%,在民办园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今年8月28日政府夜间突然发出公告,宣布7所民办园已经成为公办园。第二天上午由教育局长带队,公办园长和保安人员闯入民办园,要求民办园负责方立即撤离。当民办园长提出质疑后,保安人员不由分说强行抬出办园方负责人,随即更换民办园的原有标识和名称,公办园人员随即换掉所有门锁,这些民办园在短短的几小时之内被完全“占领”,摇身一变成了公办园。现场场面一度十分混乱,造成公办民办幼教人员之间的强烈对立。
广州市某区要求现存的小区配套园转制为“新型公办园”,虽然名义上幼儿园的举办人为区教育局,但实际运营方还是原承办方,要继续承担“幼儿园的全部出资及正常开展保育、教育活动所需的全部经费”。虽然名义上变为了“公办园”,但是承办方仍然要“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这种假公办园只改变了办园主体,地方政府并没有实际经济投入,民办幼儿教师不能和公办教师同工同酬,只是得到一个“公办园老师”的名头,和在民办园工作没有什么两样。民办幼儿教师收入很低,很多教师每月收入大体相当于本地社区的公厕保洁人员,上下浮动有限。“转公”后不增加政府投入,不改变幼儿园的经济运营模式,不解决民办教师待遇低的矛盾,这样的“转”实际意义又在哪里呢?
办园主体、公有经济投入的实际比例、教师待遇如何,这是区分真假公办园的三个重要方面的衡量标准。只在名义上改变一个办园主体不能算是真公办园。
用2019年在园幼儿数量估算,实现50%的要求,公办园需要扩招292.5万人,达到2356.94万人,需要新建约1.5万所园,国家九年时间新建了5万余所,平均每年5600所,现在一年时间完成平时三年的工作量,对地方政府而言是十分巨大的压力。
公办园在园幼儿数量从2011年开始逐年降低,2019年公办园数量达到10.8万所,平均每所园仅有196人,如果这些园都是真正意义的公办园,以每园平均300人计算,(2011年每园所平均有344人),现有的公办园可以容纳3240名万儿童,在园幼儿达到57.32%。为什么在园率仅有43.79%,其原因在于公布的公办园数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假公办园”,政府应该认真清理“假公办”。
实际上10.8万所公办园只需要每所园多接收23个孩子,达到园均219人,就完全实现了50%的指标要求。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狠抓现有公办园的整顿,提高在园率,而不是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强制现有民办园“转公”,只在提高公办园数量下功夫。群众不反对多建公办园,国家有钱承担责任,是完全可以并且应该的,群众反对的是那些名以上是“公办”实际上根本享受不到公办待遇的“假公办”,国家目前没有能力把学前教育包下来,基层不应该用假数字欺骗党、欺骗国家、欺骗人民群众。
二、故意压低普惠园定价、拖欠普惠补贴款,损害党的惠民政策。
地方政府给普惠园定价很低,制定的补贴很少,拖欠补贴款发放,党的
惠民政策得不到认真落实,相当数量的普惠园生存艰难,有的为了生存降低服务标准,造成质量严重下滑,引起家长严重不满。经济上对普惠园的打压制约了80%目标的实现。
民办普惠园的定价,从表面看是公办园的1.5---2倍,似乎充分考虑的民办普惠园利益,实际和公办园的生均标准相差甚远。根据公办民办双方实际测算,陕西省一个地市公办园的生均成本每月3600元,当地的普惠民办园收费和补贴合计最高才700元,不足公办园的20%,当地营利性民办园最高收费1400元,也只有公办园成本的40%。河南省曾经开展过公办园按生均5000元拨款的试点工作,由于和公办园实际运转经费的差距太大,无法生存,试点不了了之。
“不是民办园收费高了,而是公办园收费低了”。普惠性民办园承担着和公办园同等的社会义务,社会贡献相同而经济待遇大相径庭,这种做法不是促进了教育公平而是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根据公办园实际生均成本确定民办普惠园收费和补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大连市某区的政策为例,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正在正常运营过程中的民办幼儿园立即转为普惠性幼儿园。转为普惠性幼儿园后,原本收费在3000-4000元/生//月的幼儿园要按照580元/生/月收费,政府部门额外给幼儿园补贴365元/生/月,合计不足千元,只有原来收费的1/3--1/4。在西部地区普惠园补贴每生每天仅有3、4元钱。普惠园现有收费加补贴低于运营成本,况且生均补贴是不能用于教师工资补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了减少服务项目,降低服务质量之外别无它法。
民办园普惠园的补贴本来就少,有的地方政府口惠而实不至,承若补贴政策的通知下发的很早,实际却迟迟不到位。
“山东问政”栏目组在省电视台中公开揭露”民办普惠园”两年没有得到补贴的问题,实际并不是只发生在临沂一个地区,少发补贴、迟发补贴、不发补贴的现象是各地普遍存在的。贵州省大方县政府拖欠中小学教师近5亿元工资的报道就很说明问题,公办教师尚且被长期拖欠工资,普惠民办园不可能独善其身,实际上就没有发,只是不报道而已。
一些地方政府上报的普惠园数字水分很大,只是宣传民办普惠园成绩的
数字,是不真实,更不是为普惠园发补贴的数字。执行政府低定价以后没有得到过一分钱经济补贴的民办普惠园绝不是个别现象,政府给普惠园确定的保教费本来就太低,补贴又严重不到位,极大挫伤了民办园普惠的积极性。国家富有了不差钱,关键是全国近1500个县级单位(不含台湾)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差钱。
通过给民办普惠园一定的经济补的办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是国家的初衷。这是落实普惠政策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对普惠园的合理补贴,民办普惠园无法生存。“普惠前说的好,普惠后放空炮”,受损失的是举办者的利益、从业者的利益、家长的利益、孩子的利益,说到底是学前教育全局的利益。只有地方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既定方针,落实对普惠园的优惠政策,才能实现民办园的真正普惠,实现80%的既定目标。
三、回收小区配套园过程中严重侵害人民的合法经济利益。
在回收小区配套园过程中存在扩大化倾向,有的地方政府无偿回收小区配
套园,侵吞了人民合法财产。小区配套园指的是在小区规划建设中,开发商使用教育用地,享受了优惠政策,按国家规定在小区建设的配套幼儿园,产权属于政府所有。幼儿园虽然在小区范围之内,但经过了地方领导批准,在开发中使用的是商业用地,这些非蓝图规划的幼儿园,其产权归开发商所有,不属于教育部门回收的小区配套园。
唐山市某区,对不属于政府产权的配套幼儿园,只要地处小区内就一律收回,教育部门不管举办者有没有产权,直接要求民办园必须转为公办园或普惠园。他们转公转普后,一律按公办园或普惠园保教费标准收费,举办者承担了巨大的购买资金压力、债务压力和高额租金压力,如果继续经营就会面临资金无限制亏损。这种扩大化的做法引起举办者极大反弹,有的上告到法院,但是法院碍于地方政府压力不予审理,矛盾日益激化。
使用小区配套园举办的民办幼儿园,很多举办者是依法从开发商或政府手
中购买了产权的。在回收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采取了“先移交后算账”的行政命令手段,明确要求现在的产权所有者支持国家的学前教育政策,“先移交”产权变为公办园,告知“后算账”,至于什么时候“算账”,按什么价格“算账”等问题一律免谈,以后再说。有的民办园被回收一年有余,政府对“算账”只字不提。有的举办者是“敢怒不敢言”,有的“既不敢怒也不敢言”,生怕政府给自己穿小鞋,波及其他连锁园。
我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只回收不补偿是公然侵犯人民的私有财产,看似是“一点钱”的小事,实则是破坏党在群众中威信的大事,保护人民群众合法的经济利益,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是解决“小区配套园”问题的关键。
四、打压限制民办园生存空间。
采用多种不正当竞争手段打压民办园,造成一些多年为学前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民办园倒闭。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地方政府可谓是想方设法,无所不用其极。很多省份严堵民办园年检窗口,寻找各种借口对本来合格的民办园年检不过关,控制年检合格率,使合法园变成了非法园。有的单方面撕毁民办园与房产方签订的合同,由政府暂签三个月,硬逼民办园退出。有的省份堵死营利性民办园的审批大门,对申请举办营利性民办园的申请,坚决不予审批,如果想开园就必须成为普惠园。
海南省某市,一位举办者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合法渠道,出资一千余万元购买了小区配套园,又投资两千余万建设装修,建了一所符合小区家长需要的高标准幼儿园。建成后多次报批不被批准,理由是必须建成普惠园才能获批。问题在于政府招商引资时并没有对此作出规定,如果办成普惠园,根本不能收回投资,只有继续亏本。幼儿园荒废至今,造成极大浪费。
为了公办园生存,扩大生源,办法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挤垮
民办园,为公办园派发校车、动用公交车免费接送孩子入园;有的地区公然违背国家小学一年级入学的规定,向家长广泛宣传,不在公办园入园的孩子今后不能在就近的优质小学入学;更有奇葩的官员,责令每一位公职人员必须完成3个孩子入公办园的指标,与绩效考核挂钩。海南省某市一个二十年历史的民办园,累计培养了近五千个孩子进入小学学习,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从在园二百多孩子一下子流失了一百多人,濒临倒闭,有的官员甚至对举办者说“你应该承认投资失败”。官员诸如此类的“赖招损招”致使很多民办园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感到前途渺茫,有些民办学前人甚至错误地认为“是不是又要开始二次革命”,失去了发展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我们难道不应该认真纠正这些错误做法和不当言行吗?
“公办民办并举”是党一贯坚持倡导的方针,是学前教育取得重大成绩的法宝,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实现毛入园率达到85%的根本保证。多头并举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努力降低人民的育儿成本,减轻中低阶层家长的经济负担,促进生育水平和出生率,进一步提高学前毛入园率,是国家从人民整体利益出发的学前教育发展战略。公办园民办园各占一半,享受政府补贴接受定价和自主定价的民办园再按3:2划分,这一顶层设计是实现真正全面普惠优质学前教育的前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干部的执政水平和能力,用打好“扶贫攻坚战”的精神,夯实今天成绩的基础,才可能有学前教育更好的明天。
三、明 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若干意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根本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的郑重承诺,是分段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逐步提高了认识,加大了投入,强化了责任,成绩是有目共睹。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也绝对不能忽视,应该及时纠正。《若干意见》已经明确了学前教育发展的道路,提出了多项举措,正在讨论的“学前教育法草案”也是今后发展的保证。
学前教育立法,应该与国家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和《若干意见》保持一致。在《若干意见》的“基本原则”中提出“坚持政府主导”,而在草案第六条(发展原则)的表述中又增加了幼儿园“以政府举办为主”的表述。“政府主导”和“政府为主”的意义大不相同,“政府为主”压缩了社会力量办园的发展空间,制约了社会力量办园的积极性,应该吸取“一大二公”的历史教训。
《若干意见》基本原则在“坚持政府主导”方针中,特别提出要“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公办民办并举”是我国发展学前教育的成功经验,民办幼儿园既包括非营利性园,也包括营利性园,他们都是社会公益事业,都应该得到支持与保护。国家专门制订了《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这也是普惠非普惠“二八分”顶层设计之一。参与起草的都是知名幼教和法律专家,是熟知国家政策的,但是现在提交讨论的草案中根本不见“公办民办并举”这六个字的踪影,这是有意而为之,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学前教育发展现有政策的重大原则篡变,要引起中央决策领导的高度重视,谨防对学前教育发展方向的误导。
学前教育立法,涉及方方面面的责任与义务,第一位的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与义务。草案中凡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笼统表述多,具体表述少,不利于约束政府是否认真履行了应尽的职责,不利于检查政府履行职责是否到位。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必然会对政府的执政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公平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立法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全体儿童享受国家经济发展红利的权利要求有明确的法律表述。
草案中强化了民办园“过度逐利”的“过去时认识”,这是导致公职人员对民办园采取一些过激政策的思想根源。什么叫“过度逐利”,任何领导也没说过。为了防洪,水库要开闸泄洪,这是根据水库的存水量决定的。气象台预报下雨的等级是由降雨量为标准的,“过度逐利”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导致给民办普惠园定价和补贴的随意性很强。由于“定性”缺乏实际的“定量”标准,很容易对民办园的正当发展产生误判。
幼儿园“小学化”也是急需讨论统一思想认识的重要认识问题。什么是“小学化”,这仍然只是概念。在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培养教育中,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知识屡见不鲜。如:鼓励幼儿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对数字、基本图形、钟表的认识、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数字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等等。我们不能认为幼儿园不能学习任何知识,如果出现知识学习就认为是小学化,不符合儿童学生新发展规律和时代进步要求。我们一面严禁幼儿园小学化,一面在国家媒体中频频展示幼儿明星的出色才能;一面批评幼儿园学习汉语拼音是小学化,一面教育部多位退休官员还在为幼儿园多种语言教学的经验推介会站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科技手段的儿童玩具层出不穷,儿童电子游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儿童大脑也必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揠苗助长”是错误的,“压苗抑长”也是错误的。孩子成长道路千差万别,各有不同,洛阳的牡丹不可能一夜同时开放,学习因人而异,因环境而不同,不可能是齐步向前进。关键是对“化”有一个约定,避免对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活动出现误判。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教委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小幼衔接”,主张小学一年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授课时间等多方面向幼儿园靠拢,尽量减轻学生负担,现在提倡的是“幼小衔接”,主张幼儿园向小学靠拢,两个字顺序的不同,反映了不同教育理念和认知。幼儿园游戏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高中大学化、大学幼儿园化,这种社会想象应该引起每一位教育人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的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入系统地阐释了我们党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自我革命精神,再次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要兴党强党,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我们要遵照习主席的要求,认真全面落实《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各项决定,立好学前教育法,做好幼儿园质量评价,全力夯实“立德树人”教育宗旨,坚持改革创新,为实现以每个孩子为本的“公平而有质量”学前教育而不懈奋斗!
不忘昨天民办幼教人的努力,讲好今天民办幼教人的故事,期待明天民办幼教人的辉煌!
2020年10月8日
杨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