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大地回春万物复苏,适宜的温度和适度也为各种细菌微生物提供的生长的机会,变化无常的天气也直接影响着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俗话说,“百草回芽,百病发作”,春季也成为了婴幼儿疾病的多发季节,是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肋腺炎、水痘、白喉、麻疹、猩红热多种小儿疾病的流行季。季节的变化也影响着婴幼儿的免疫力,因此在春季选择接种疫苗对婴幼儿抵御疾病来说是很重要的,而接种疫苗是控制春季流行疾病有效途径之一。
现行疫苗的优点与缺点
目前,现行疫苗主要有两种: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进入人体后可直接引起免疫应答,不生长繁殖。而注射疫苗,则可使人们免受感染。秋冬季节,预防疾病常用的疫苗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流行性感冒灭活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等。灭活疫苗的优点在于:经灭活后作为抗原,能杀灭任何可能污染的生物性因子,性质比较稳定。缺点为:在灭活过程中有可能损害或改变有效的抗原决定簇,产生的免疫效果维持时间短,需要多次注射。
另一种是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进入人体后,在适当组织系统中会产生一定的或短暂的增殖,类似一次轻型的人工自然感染过程,从而引起与疾病相类似的免疫应答,但不会发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等。减毒活疫苗的优点为:所需接种次数较少,类似自然感染的过程,在人体内停留一定时间,可以增殖产生大量抗原,从而产生局部免疫应答。免疫效果比较牢固,不仅可以产生局部免疫,而且还能形成全身免疫。其缺点是:在人体内有毒力返祖的潜在危险性,可能形成潜在感染或传播。性能有时不稳定,病毒可能会干扰免疫力。
打疫苗前给宝宝洗澡,换干净衣服,向医生说明宝宝的健康状况
1、流感疫苗
主要针对流行性感冒,免疫力比较差的儿童和老人是流感的易感人群,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2、水痘疫苗
主要针对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多见于冬春季。水痘疫苗的接种对象是12月龄以上的儿童和成人。这种疫苗也可预防成年人的带状疱疹。
3、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
主要针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和脑膜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容易侵袭5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后,孩子痉挛性咳嗽,还可以引起脑膜炎、肺炎、心包炎、关节炎、菌血症、骨髓炎等疾病。其中脑膜炎、肺炎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6个月~5岁儿童自然抗体水平最低,感染HIB的危险性较大,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HIB疫苗的免疫接种纳入婴儿计划免疫程序。
4、病毒性肝炎疫苗
主要有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甲肝疫苗接种后能产生保护性抗体,有效的预防甲肝的发生。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乙肝疫苗还用于乙型肝炎的母婴阻断,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
5、脊髓灰质炎疫苗
针对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本国生产的脊灰减毒活疫苗,对健康儿童无致病性,但口服后活疫苗病毒仍能在机体增殖,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接种后在医院稍许观察后再离开
6、流脑疫苗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防疫部门每年会对6个月~2岁儿童进行基础免疫1针,间隔2个月后,再加强免疫一次。流脑疫苗的接种率需达到90%以上。在流脑散发情况下,可重点做好2岁以下儿童的基础免疫。
7、乙脑疫苗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是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疫苗,接种对象是流行区的儿童及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的敏感人群,目前已经实现了儿童的免费接种。
8、麻疹疫苗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好发于冬春季节,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9、麻风腮联合疫苗
麻风腮联合疫苗可预防3种疾病:麻疹、风疹、腮腺炎。接种对象是12个月以上的儿童,7岁以前没有得过这3种病的人都可以选择注射麻风腮联合疫苗。初次接种以后需要在小学一年级、中学一年级和大学一年级各加强1次。接种后,产生这3种疾病的抗体的成功率都能达到95%以上。
温馨提示: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和新生儿乙肝疫苗这5种疫苗属于国家规定的第一类疫苗,强制性接种,由政府免费提供,不需要个人支付任何费用。而另外一类育苗,像水痘疫苗、肝疫苗、流脑疫苗流感疫苗等,是需要个人自行承担费用的。其中流感疫苗等,保护期很短,如果婴幼儿抵抗力较好,是可以视情况决定是否接种的。并且虽然疫苗的接种十分必要,但是目前没有任何一种疫苗的保护率能够达到百分之百。所以说,抵抗力方面的保证才是根本。一些疫苗价格不菲,对于家长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并且虽然疫苗的安全系数很高,但是也有风险的存在。也正因此,单纯依赖疫苗,并不是父母带给孩子的最好的选择。这就要求婴幼儿家长,不能一味依赖疫苗接种,盲目贪多,要在婴幼儿抵抗力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做好选择。做到外在预防,和内在增强体质的两全保证。
常生病的孩子并非没有抵抗力
免疫力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生病后,人体内产生对抗此种病原体的特殊抗体。当此种病原体再来侵犯时,抗体就可以联合白血球将病原菌杀死,而免于生病。此种免疫力,有的可以持续很久(如麻疹抗体),有的是暂时的(如感冒抗体)。打过预防针后,身体接受刺激也会主动产生免疫力,此种免疫力,一般而言具有终生效力。
免疫力的第二种来源是“被动”而生的。例如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内的婴儿)接受母体留下的许多抗体而产生免疫力;又如注射了免疫血清蛋白后(即某种疾病的抗体),可能会对某些少数的疾病状况产生短暂的抑制作用。抵抗力随着年龄而增加。新生儿虽然有母亲给予的一些抗体,可免于某些疾病发生。但是,常生病并非没有抵抗力。有些幼儿一再地感冒、发烧,并不是因为没有抵抗力,而是接触病原体的机会比别人多。例如,在空气中和拥挤的人群里,到处充满了病原体,尤其感冒病毒的种类太多了,只要是没碰到过的,碰到了就有机会发病。但一般而言,“小病不断,大病不犯”,有惊无险地长大后,父母亲就不再有这方面的困扰了。常跑小儿科的往往是半岁到4岁的幼儿,以后生病的次数就从每年约10次减少到每年一两次,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如此。
经常观察防疫接种效果
观察孩子情况,一般来说,孩子接种疫苗后两周左右就可以产生免疫力,一个月时免疫水平最高,以后便逐渐降低。如果接种疫苗两周后,不患接种疫苗所能预防的那种传染病,特别是在流行季节或周围有这种传染病流行的时候,说明疫苗的接种效果很好。
接种活疫苗后,疫苗中的病菌、病毒都要在体内生长繁殖,才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力。比如,接种卡介苗以后,2—3天接种部位皮肤略红肿,但很快消失,属于非特异性反应;两周左右,局部产生红肿,并破溃形成溃疡,直径一般不超过0.5厘米,有少量脓液,然后结痂,痂皮脱落后留有轻微疤痕。前后大约要经过2—3个月左右。如果出现上述反应,说明接种成功。如果接种后无任何反应,则说明接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