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健康领域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儿童“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教师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把培养儿童安全意识和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提到较高的位置, 这不但符合儿童的切身利益, 也符合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学前儿童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对自身安全作出的反应和控制,并通过思维、情感、习惯、信念等表现出来。儿童的安全意识就是儿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及其心理体验的总和。对于一个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弱势的学前儿童来说,生命成长的每一步都面临着挑战。他们认知能力有限,对事物缺乏判断力,当面临可能的伤害与危险时,往往不能及时做出反应, 随着孩子进入幼儿园,其生活范围扩大,独立意识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什么都愿意自己动手去尝试、去探索,这是他们成长中的进步表现,但在这一阶段各种危险事件也极易发生。健康的身体和安全的环境是幼儿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从事其它活动的前提,加强儿童安全意识的培养与教育必将有利于每一位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我国幼儿园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现状及特点 幼儿园安全教育是教师和儿童共同组成的教育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给儿童相关的安全保健知识,还要注意儿童安全意识和态度的养成。由于各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对各年龄段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时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这些都是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基本要求。目前,许多幼儿园十分重视安全工作,但他们把这种重视当成一项任务压在教师身上,许多教师绷紧了神经,生怕孩子出一点事故。这实际上把对儿童安全教育变成了教师对幼儿的“安全保护”。因此目前我国幼儿园安全教育又呈现出了以预防为主和渗透融合的特点。 (一)以预防为主 “防范”是我国幼儿园进行安全教育的明显特色,在许多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目标中都有这样的话语:“不去危险地方”、“不玩危险游戏”、“不摸危险物品”等等。幼儿园一般都会三番五次地向儿童强调哪些地方是不安全的,哪些物品不要随便乱动,怎么样才能保证不出危险等等。在儿童活动时由教师全权负责儿童的安全,教师一般都是通过提醒、告诫来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儿童所获得的信息一般都是片段性的,再加上儿童年龄小,信息加工水平低,对所获得的知识要达到完全理解并付诸行动确实存在着较大难度。实际上,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儿童将所获得的安全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自己为自己创设安全的环境, 自己来保证自己的安全。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幼儿园安全教育在预防为主的基础上还应有所深入。 (二) 渗透融合 幼儿园一般很少开展专项的安全教育活动,当其它各领域涉及到安全方面的知识时,教师便自然而然地将安全教育渗透进了这些领域之中。例如在科学领域开展认识水和认识火的教育时, 教师便会加入一项内容,即认识“危险的水和危险的火”, 让儿童树立起相应的安全意识。由于幼儿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和鲜明的组织特点, 健康又是直接关系到幼儿生活乃至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它时时处处与儿童的生活细节相联系, 因此将健康领域与其它领域相融合是可行的 (作为健康领域重要内容之一的安全教育便也具备这种特点), 但要注意这种融合必须是最本质的,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 目前幼儿园安全教育所呈现出的以预防为主和渗透融合的特点,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儿童安全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毕竟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零散地对儿童进行教育,随意性比较大,儿童往往只掌握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对所掌握的知识印象不深,难以真正将其转化到自己的意识中去。笔者曾在幼儿园大班随机抽取了二十名儿童,对他们的安全意识进行了一问一答谈话式的测查,部分儿童的回答情况就反映了上述问题。 案例一 问:你知道119是干什么的电话吗? 答:人生病了打的。 问:那什么情况下应该打120呢? 答:不知道。 问:如果你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你突然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 答:自己找。 问:如果你找不到呢? 答:我就打110。 案例二 问:你知道110是干什么的电话吗? 答:抓小偷。 问:那119呢? 答:救护车。 问:如果你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你突然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 答:找。 问:如果找不到呢? 答:问别人。 案例三 问:你知道报警电话是多少吗? 答:110。 问:家里有人生病了应该打哪个电话? 答:不知道。 问:119是干什么的电话? 答:到医院的。 可见,儿童对救助电话110、119、120有一定的认识, 对 110的认识比较清楚,可能是儿童对此更感兴趣,影视作品中也常见到, 对119和120存在着混淆现象,对120的用途知道最少。当儿童遇到意外事件时解决方法欠妥当,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巩固。 三、推进学前儿童安全意识培养的措施 针对目前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儿童安全意识形成的特点,幼儿园在已经形成的教育模式和教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应该加强教师在这方面的训练,使教师不但成为儿童生命安全的保护者,更重要的是成为儿童安全意识形成的引导者和训练者。只有让儿童自己树立起正确的安全观念,才能真正达到维护自身安全、 提高儿童生命质量的目的。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采取一系列更为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儿童安全意识的培养。 (一)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与常规性活动相结合 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安全教育很少被列入正式的课程计划,虽然它具有很强的渗透性,但光靠零散的教学是不够的, 因此,定期开展灵活多样的专项的安全教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幼儿园除开展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 将安全教育与其它领域相融合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儿童的常规性活动进行教育。由于常规性活动与儿童的基本生活需要相联系,因此将安全教育寓于儿童一日常规活动之中,不但更有利于保护儿童的生命,还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应能力,可以提高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身安全的意识。 (二)充分调动儿童主动活动的兴趣 如果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仅以语言告知和告诫儿童,儿童学习的兴趣必然会逐渐降低。为了改善儿童对待安全问题的态度和促进其最终产生安全行为,教师应从儿童的接受心理出发,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儿童活动的兴趣。 例如采取参观、访问、观看录像、演练、讨论、 比赛等方法,让儿童亲身体验和学习安全知识,学习救助技术,使儿童的学习兴趣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下去。此外, 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游戏区贴上各种安全标志及救助电话号码,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 让儿童在游戏中明白安全标志的意义,在玩的过程中明白各种救助电话用途是不同的,只有在不同情况下拨叫不同的号码才能得到有效的帮助。 (三)家园共育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儿童除上幼儿园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幼儿园应请家长合作,共同对儿童实施安全教育。平时儿童与家长去各种公共场合,会遇到许多很好的教育素材,如红绿灯、斑马线、救护车、110岗亭、安全出口、灭火器、各种安全标志等等。只要家长抓住教育机会,随时随地与孩子共同认识和探讨这些教育素材,孩子就会对这些活生生的素材产生深切的感知,并最终将其深入到自己的意识之中。只要家园密切配合,其教育效果必将事半功倍。 儿童安全意识及自护、自救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理应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与关注。今天的儿童就是明天的劳动者,从小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培养其牢固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安全观,这不仅是新时期幼儿教育的要求,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