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存的环境日趋复杂多样,从而给人们尤其是幼儿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幼儿期的孩子社会经验少,知识水平低,对周围危险的预见性差,同时又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因此幼儿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大,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由此可见,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重视的大事。幼儿不可能一辈子都受到成人的呵护,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需要他们自己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另外,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已成趋势,孩子将主宰二十一世纪,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学会生存,提高基本素质,也应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教师不但要保护幼儿的生命的安全,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还应把自我保护教育作为教育重点,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远离危险、脱离危险的能力。 通过两年的实验研究,我们总结了以下实施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著名教育家布罗菲·古德和内德勒为幼儿园环境设计提出了11个目标,其中有“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有积极的情绪氛围,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等。因此,我们精心创设了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有综合性的教育。如,我园将原先是水泥地的活动场地全部铺设了塑胶地,为幼儿提供了安全的活动场所。在幼儿园的楼梯口、走廊、大型玩具等许多地方都贴上了安全标记,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我们还设立了专门的“健康角”,提供一些图书、图片及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复习巩固所学的安全知识。其次,我们还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每个班都设立了心情区,如“心情树”、“悄悄话”、“心情热线——56881”、“心情晴雨表”等等,让幼儿能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帮助同伴走出“灰色”情绪…… 二、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地向幼儿讲解安全常识,树立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树立安全意识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前提,对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应贯穿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首先,教师要耐心向幼儿讲解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及必要的安全常识,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培养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养成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要督促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 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往往喜欢自己创造玩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观察,及时制止不安全的活动方式,并同幼儿一起分析活动方式的对与错,指出危险之处,引起幼儿的注意和思考,加深印象,及时纠正。如:户外活动时,不到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动作;在操作活动中,会正确使用剪刀,不拿剪刀挥舞,做到取放剪刀时手握剪子尖以免伤害别人;上下楼梯时懂得不推挤别人,按顺序上下楼等等。 另外,我们还通过让幼儿对自己身体的认识来学会保护自己,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认识自己的耳、鼻、眼、口、心脏、皮肤等器官,了解它们的作用及重要性,通过讨论找出保护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会幼儿自我保护的技能 幼儿对于一些枯燥的、抽象的知识不容易接受和掌握。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采用了一些有趣的,形象的教学方法来传授和巩固自我保护知识与技能。 1.情境教学法: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实际表演、思考或表现出不同问题情景的对策,帮助幼儿认识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在《陌生人来敲门》活动中,由老师扮演陌生人,请幼儿扮演被拐骗的幼儿,使幼儿通过观看真实的情景来了解其危害,从而懂得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受诱骗。《在商场走失》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扮演走失的小朋友,体验走失时的心情,并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情景教学法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生动形象性,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实践操作法: 幼儿在操作、摆弄物品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建立知识结构,并能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与技能。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讲授、灌输,幼儿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我们在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教学中,注重创造机会让幼儿参与实际操作,让幼儿变被动理解为主动内化,提高学习效益。在讨论“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剪刀”中,幼儿通过自己摆弄、使用剪刀,找出正确的、安全的使用方法,再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比老师的说教有效多了。在《早餐的学问》教学活动中,先让幼儿自己设计早餐食谱,老师再帮助他们分析营养搭配是否合理,从而让幼儿学会科学合理地吃早餐。在《防止病从口入》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观察显微镜,了解细菌无处不在。 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在操作中主动去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3.行为练习法: 让幼儿对已学过的知识及技能进行反复的行为练习,加深幼儿对它们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在我园的“消防周”活动中,幼儿了解了一定的火场自救方法后,老师采用了行为练习法,当老师的哨声响起时,幼儿立即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有序地从离自己最近的门逃离现场;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站到通风的地方……在“地震怎么办”活动中,幼儿也通过行为练习学习如何躲避到安全的地方。 另外,我们还专门设计了火灾和地震的自救演习,当紧急信号响起时,老师和孩子们马上分辨发生了什么事,然后立即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有些慌乱,但几次练习后,孩子们都能迅速而有序地在老师的组织下离开现场。 实践证明,行为练习法帮助幼儿复习、巩固了自救知识与技能,经常的练习,还能使幼儿在真正遇到危险时不惊慌、害怕,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自救措施。 四、利用各种途径,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要做到减少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幼儿健康成长,就要从多方面、多途径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使幼儿学会“走路”。 1.运用安全标记,提醒幼儿注童安全。 醒目而简单的标记最能吸引幼儿注意力,我们在各个可能存在危险隐患的地方都设置了安全标记,如:在电源插头旁边设置标记,表示此处有电危险,警示幼儿不用手触摸;在开水桶旁设置标记,提醒幼儿这里是热水,小心烫伤;在阳台栏杆处设标记,提醒幼儿不能攀爬;在厕所里设标记,提醒幼儿小心地滑;在大型玩具上设标记,提醒幼儿不要拥挤、推人……另外,我们还教会幼儿识别公共场所的安全标记,如安全出口的标记、小心有电的标记、各种交通安全标记等,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2.通过棋类游戏,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棋类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它既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又符合幼儿喜爱动手操作的特点。所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我们尝试把自我保护的教育内容以棋的形式贯穿到幼儿的游戏之中,通过棋类游戏促进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从情感兴趣入手,我们设计了“快乐大转盘”游戏,幼儿轮流转动大转盘,说出箭头所指内容即可得到奖励。 中班幼儿逐步开始理解事物的表面关系,已初步形成了规则意识,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早餐跳棋”和“安全跳跳棋”等,幼儿在玩跳棋的同时要说出棋子所在图片上内容的对与错,并判断棋子的进与退。 大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分辨是非能力增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因此我们设计了“安全象棋”、“特殊电话五子棋”、“健康智能棋”等,把特殊电话号码、安全标记等设计成棋子,幼儿边走棋边说出棋子的含义。 时间证明,将自我保护的内容融入到棋类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巩固自我保护的知识,促进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3.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合力。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方式,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家园教育形成合力,能使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详细地介绍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通过家园联系册互换教育的信息;通过“家长园地”上自我保护教育的专栏,和家长共同探讨、交流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体会和经验,举办家庭自我保护知识竞赛,共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因此,做好家长工作,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