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保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幼儿园须根据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 遵循大脑皮层机能的规律, 科学制订一日生活制度, 以利于挖掘幼儿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一、幼儿大脑皮层机能特点及活动规律 (一)始动调节 在工作和学习开始时, 由于神经细胞和机体其他组织具有惰性, 大脑皮层的机能处于启动状态, 工作能力较低, 然后逐渐提高。因此, 组织幼儿活动时, 应循序渐进, 从易到难, 将难度大的活动放在神经活动的高潮时进行,以取得较大的效益。 (二)优势兴奋法则 当人进行某项活动时, 大脑皮层相关区域神经元产生兴奋,并可引起其他区域的兴奋, 加强自己的兴奋度。处于优势兴奋的区域反应能力最强, 工作效率最高。幼儿表现为注意力也最为集中, 对其余事情则视而不见。当外界事物引起幼儿强烈兴趣时优势兴奋最容易形成, 但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优势兴奋容易消失。因此, 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激发幼儿兴趣和好奇心是增强其大脑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三)动力定型 当内外刺激依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多次重复后, 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也按相应顺序固定下来形成大脑皮层的动力定型, 如“习惯”。动力定型形成后, 大脑活动遵循“节约原则”, 幼儿的学习、游戏、吃饭、睡眠等相互连续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神经细胞在最小的能耗下完成大量的工作, 从而保持良好的功能和工作状态。幼儿一切技能和习惯的习得都是动力定型形成的过程。在动力定型形成初期, 由于兴奋点的扩散, 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一些多余无效的动作, 以至技能和习惯的巩固、完善和自动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幼儿可塑性强, 动力定型更容易形成, 但对于幼儿已经形成的生活次序不要轻易改变和破坏, 以免因重建动力定型而造成神经细胞的过重负担。 (四)镶嵌式活动 大脑皮层不同区域执行不同的任务, 当进行某项工作时只有相应区域处于兴奋状态, 其他区域处于抑制状态。随着工作性质和活动方式的转变, 兴奋和抑制不断转换, 使各区域轮流休息, 以保证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 这就是大脑皮层的镶嵌式活动原理。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兴奋容易扩散, 单一性质的活动持续时间过长, 会超过大脑皮层的机能限度。因此, 幼儿园要合理安排生活制度, 不断变换活动的性质和方式, 组织幼儿各种活动、课程交替安排, 做到动静交替, 劳逸结合, 以提高学习和活动效率。 (五)保护性抑制 当受到长时间或过分强烈的刺激时, 大脑皮层的工作就会超过其工作能力界限产生疲劳, 大脑兴奋被抑制所代替, 形成保护性抑制。此时幼儿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精神涣散, 反应迟钝, 记忆力减退, 动作欠灵巧等。幼儿神经系统非常脆弱, 大脑皮层容易产生保护性抑制, 但由于兴奋占优势, 幼儿常无疲劳感觉。如果大脑疲劳后缺乏必要的休息, 则会转化为病理的“过劳”, 虽经休息和锻炼也不能完全恢复, 影响幼儿的发育和健康。保教人员要善于发现幼儿疲劳的早期特征, 顺应脑的保护性抑制, 及时组织休息和睡眠, 合理安排幼儿的各项学习和活动, 避免疲劳。 二、幼儿用脑卫生对幼儿园生活制度的具体要求 了解幼儿大脑皮层活动规律是制定幼儿园生活制度的前提。幼儿用脑卫生要求幼儿园生活制度的安排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根据幼儿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 学期内, 学期开始、快结束时的教育内容安排应相对轻松。学期开始时, 特别初入园、所的幼儿, 由于从家庭生活转入集体生活有一个适应过程, 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语言、态度以及周围的环境要便于形成初步的条件反射,使幼儿情绪安定, 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另外, 学期的生活应考虑动静交替, 劳逸结合, 以保持幼儿大脑的工作效率。 一周内, 幼儿每天的工作能力不同。幼儿经过星期六、日两天的休息, 疲劳消除, 但由于大脑皮层始动调节需要一个过程, 星期一的工作能力并不高, 星期二才开始升高, 星期三、四达到顶峰,以后又逐渐下降。因此, 幼儿园的一周计划, 在星期一、五安排较为轻松的学习内容, 星期三、四可安排难度和强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星期三下午安排户外锻炼或娱乐活动, 以提高下半周的活动能力。不要在课余、周末给幼儿安排过重的学习任务, 否则全周的疲劳不能消除, 长此以往会形成过度疲劳。 一日内, 幼儿工作能力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早晨7~8时起, 神经系统经过一晚的休息, 能力逐渐上升, 早操和晨间活动可使大脑皮层的机能活动克服 “惰性”。到上午9~10点达到最高峰,这时精力充沛, 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为最佳用脑时间, 可安排幼儿用脑量大的活动。上午10点至11点, 幼儿神经系统兴奋性逐渐降低, 此时应安排轻松的游戏。午睡后形成第二高峰, 但不如上午旺盛, 可安排集中教学。晚上睡觉前可为幼儿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 勿使他们过分兴奋而影响入睡。22点以后幼儿神经活动能力逐渐降至最低点。 一次教学中, 根据始动调节原理宜将前2~3分钟用于活动组织环节, 将重点和难点安排在活动开始后的第5~20分钟, 中间穿插游戏和放松活动。动静交替进行, 避免大脑皮层功能下降, 记忆力减退, 损害幼儿健康。 2.保持幼儿良好的活动情趣 保持幼儿良好的活动情趣包括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及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幼儿只有对活动产生兴趣, 才能在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形成优势兴奋。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注意保持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态度, 不强迫幼儿做不愿做或不感兴趣的事, 保护和尊重他们的好奇心。不阻止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以免过多的阻止在大脑皮层形成抑制, 导致神经细胞工作失常, 兴奋低下。 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是情绪变化对幼儿大脑工作能力的发挥影响很大。积极的情绪是机体动员自身资源去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机制。如果幼儿在学习和活动时情绪不安、紧张、焦虑、抑郁、恐惧、过分亢奋, 都会加重神经系统的负担, 增加大脑能耗, 降低大脑活动效率。组织幼儿活动和学习时, 应注意保持幼儿稳定、愉快的情绪, 避免心理过分紧张和压抑,合理满足他们的各种生理、心理需要, 将幼儿的情绪应激调整在适当的水平, 以保证较高的工作效率。 3.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年龄越小, 机体的可塑性越大, 就越容易建立稳固的动力定型。从入园起加强对幼儿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 使他们生活有规律地按时进行, 保证幼儿学习时精力集中, 进餐时食欲旺盛,游戏时精力充沛, 睡眠时按时入睡, 以减少神经细胞的能耗, 提高一日生活的效率。一旦幼儿形成不良的习惯, 改变时需重新建立新的动力定型, 会增加大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负担。 4.坚持户外活动 幼儿新陈代谢旺盛, 耗氧量大。幼儿大脑的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50%, 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差。多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活动, 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幼儿呼吸机能的缺陷, 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和供氧状况, 提高大脑对机体的控制能力及反应的灵敏度、准确性。同时可以使不同性质的区域交替兴奋和抑制, 避免疲劳。根据《规程》, 幼儿园各班每日至少要有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 其中包括1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根据天气状况各项活动应尽可能安排在户外进行。 5.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幼儿的疲劳易产生, 也易消除, 为避免疲劳, 应保证幼儿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据研究, 幼儿每天有1小时课程后的活动性休息, 以提高学习效率, 降低患病率。由于幼儿的年龄、活动和学习性质不同, 消除疲劳所需的休息时间也不同。一般认为, 多次短时间的休息比一次长时间的休息效果更好。睡眠是大脑皮层保护性抑制过程, 能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 减少脑组织的能耗。幼儿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越长: 3~4岁幼儿每昼夜睡眠时间为12~13小时, 5~6岁幼儿每昼夜睡眠时间为11~12小时。除保证幼儿的夜间睡眠外,还应安排2~2.5小时的午睡。 6.要有充足的营养 营养对保持大脑工作能力有重要作用。维生素B1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记忆, 减轻脑部疲劳, 维生素C对脑神经调节有重要作用。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可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功能, 提高学习效率。葡萄糖是大脑唯一的能量来源, 幼儿脑组织对血液中葡萄糖的变化十分敏感, 幼儿主食摄入少, 血糖不足, 将不能满足大脑对能量的需求。如果幼儿营养不良,会影响神经细胞发育, 使高级神经活动受到影响, 条件反射不易建立。在学习中, 就会注意力涣散, 记忆力减退, 反应迟钝, 语言发展缓慢。因此, 必须注重幼儿的营养, 尤其要保证早餐的质量。